“十四五”以来,省国资委监管企业科技创新取得重要突破
147项核心成果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
11月11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第八场新闻发布会。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省国资委监管企业科技创新取得重要突破。2021年以来,省国资委监管企业研发经费累计投入1034.4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1.15%增长到3.36%,保持全国前列,147项核心成果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
“十四五”以来,省国资委监管企业经营质效稳中有进。资产总额从1.2万亿元增长到2.3万亿元,利润总额从143亿元增长到211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7%和10%。全员劳动生产率从每人每年33.1万元增长到40.5万元,国有资本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持续改善。
省国资委深入实施研发投入“三年上、五年强”专项行动,在投入、项目、技术、人才、平台、转化、后劲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监管企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十四五”时期,监管企业累计授权专利7767件,制定标准587项,累计创建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179个。2022至2024年度,监管企业分别获河北省科学技术奖29项、29项、33项。科技成果转化率持续提高,预计2025年监管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能够达到20%以上。科技型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75家,创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家。
五年来,省国资委监管企业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推进创新,在做强做优做大道路上迈出了新步伐。
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河钢集团40余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河钢新材荣获国家单项冠军企业,超纯钒材料荣获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河钢成为中国第一大家电用钢、第二大汽车用钢制造商。唐山三友集团实施了一批百亿级项目,带动能力增强,三友化纤、三友新材等入选工信部先进制造业企业名单。
“十四五”以来,监管企业加快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新增国家级智能工厂5个,发布前沿技术18项和先进算力创新应用场景22项,19家企业获评环保绩效A级,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17个、绿色矿山8个。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势头强劲。
开滦集团的北方高速动模测试中心获评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河北建投集团的新能源控股装机容量达800万千瓦,所属新天公司“氢启未来”活动入选国务院国资委能源“四个革命”典型案例。
省国资委制定了《省国资委监管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实施分类推进,特别是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具备产业优势的领域,着力在提质量、扩规模上见成效。同时,在《省国资委监管企业主业管理办法》中,明确支持企业将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纳入企业主业范围。目前,已有13家监管企业的主业或培育主业中核定有战略性新兴产业。
五年来,省国资委积极开展监管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双示范”(示范企业、示范项目)专项行动,遴选出具有示范性、先导性、创新性和突破性的企业22个、项目20个。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实施重点项目130个,投资额超900亿元。
通过系统谋划、聚焦主业、示范引领,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省国资委监管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格局正加速形成。(记者 贡宪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