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广东顺德,一位新娘在迎宾时将宾客的红包折下一角,再退回给宾客,笑着说:“收下了,收下了,这份心意我们领了!”视频发出后,迅速收获了全网点赞和热议。“太意外了,我们完全没有想到会突然爆火,因为这个动作在我们这里很正常,大家都会这样做。”面对突然的爆火,新娘吴家欣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爆火的是“讲心不讲金”的婚俗,让婚礼回归生活、回归本质。(据《羊城晚报》10月18日报道)
红包作为传统婚俗的一部分,本应是情意的载体、祝福的象征。然而近年来,不少地方的红包金额节节攀升,情谊表达逐渐异化为数字攀比。原本温暖的人情往来,演变为沉重的经济负担。当祝福被明码标价,当情谊以厚度衡量,婚礼红包便在不经意间偏离了本意。
新娘将红包折角便奉还,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却蕴含深意。“折角红包”既保留了红包馈赠的仪式感,又以极具分寸感的方式卸下了人情往来的重负,对传统人情礼节进行了一次温柔重塑。它不是对传统婚俗的简单否定,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为其注入“讲心不讲金”的时代内涵。这道折痕,折出了年轻人对淳朴人际关系的执着坚守,也折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
值得欣喜的是,这股“重情轻礼”的文明新风正在各地悄然兴起。山西一些乡村的婚宴,宾客仅随礼10元,主家设宴不为收礼,只为同喜;浙江杭州许多年轻人之间流行“礼金互免卡”,相约不互送礼金,只为见证彼此重要时刻。这些现象与“折角红包”共同表明,越来越多人开始反思物质化人情往来的弊端,积极探索更健康、更轻松的人际交往模式。它们传递出清晰的价值导向——最珍贵的情感,不能用金钱计量,它存在于专程奔赴的温暖陪伴里,存在于人与人的真诚相待中。
在物质丰裕的今天,如何让情感表达摆脱物质束缚,如何让传统习俗与时代精神相得益彰,值得全社会重视和思考。“折角红包”作出了示范,也启示我们:推动移风易俗,有时只需要一个充满尊重与智慧的微小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