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公民与法治》杂志社主办
本网站投稿信箱:yzdb@163.com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7803958
  当前位置:燕赵人民代表网>>社会>>从“指尖创富”到“增收驿站”
从“指尖创富”到“增收驿站”
——井陉矿区矿市街道“小社微工厂”激活就业与治理双动能
发布时间:2025-11-10 9:31:13   来源:燕赵人民代表网
【字体: 】     打印

燕赵人民代表网(冯世卫)日前,在共青团河北省委、省委社会工作部、省教育厅、省水利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省残联联合举办的2025年河北省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中,井陉矿区矿市街道皇冠苑社区联合石家庄护航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共同推进的“微工厂——铺设就业增收幸福路”项目获得金奖,为社区志愿服务与民生保障融合发展交出了满意答卷。


近两年来,在井陉矿区区委组织部、区委社会工作部指导,矿市街道党建引领下,组织各社区深耕基层治理,以“盘活闲置资源、激活民生动能”为抓手,创新打造“小社微工厂”就业服务平台。通过整合社区闲置民房、旧厂房等资源,联动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为退休职工、全职妈妈、残障人士等群体量身定制“家门口就业”方案,打造多种业态保增收,成为服务民生工程的实践新样本。

在康盛街社区的“巧手工坊”里,康盛家园小区居民毛美娥手中的钩针上下翻飞,五颜六色的毛线编织成一个个精致的玩偶、杯垫和花束。“巧手工坊”负责人高丽芳介绍:“毛阿姨通过参与工坊的毛线玩偶、杯垫制作,每月稳定增收约600元,既缓解了经济压力,又能兼顾接送孙辈、照顾家里老人等家庭责任。”

针对残障人士、失业人员和全职宝妈等群体就业难这一实际情况,康盛街社区创新推行“需求清单+家门口就业”模式,通过精准摸排辖区困难家庭就业需求,建立“技能水平、时间弹性、增收期望”三维度需求档案,靶向对接手工业加工资源。

“社区举办的巧手工坊,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过来看看,没想到这份‘兼职’时间特别灵活。”居民陈婷在自家客厅里一边将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珠子,按照图纸熟练地穿成精美的饰品,一边向记者分享她的喜悦。陈婷是康盛街西小区的居民,她和丈夫因身体原因,无法从事高强度工作,只能靠打零工和摆摊卖小玩具维持生计。自从有了这份“兼职”工作,陈婷早上摆完摊,下午或者晚上在家串珠,不影响正常生活,每个月能增收600元到700元。

一年前,经过市场调研,康盛街社区工作人员引入钩织、串珠等业务,选拔热心居民王焕玲担任专职管理员,与合作企业“河北润石集团”对接,统筹原材料物资发放、技能培训和订单派发,以及成品的回收工作。居民可以自主选择在巧手工坊集中生产或居家代工。截至目前,项目累计孵化120个家庭代工点,完成订单2200余个,有效带动困难群众增收,实现“需求精准匹配—技能定向提升—就业灵活增收”的闭环,让“闲在家”的居民变身“手艺人”。

午后阳光,洒进翠岗苑社区“小社微工厂”屋内,8位居民围坐在铺着绒布的长桌旁,开始了睫毛加工的精细工作。整个流程在他们手中如流水般顺畅展开。49岁的韩志丽左手轻轻固定纸板,右手镊子精准夹起睫毛,在胶盘上轻蘸透明胶水。将一排睫毛稳稳地贴在纸板上,动作行云流水。每完成一板,她都习惯性地用镊子轻压加固。

矿市街道翠岗苑社区“小社微工厂”引进睫毛加工与钩织工艺两大项目,通过“企业供料+社区生产”模式,为社区里的残障人士、困难家庭、全职宝妈等群体提供灵活就业岗位。“以前在家闲着,现在送完孙子上学后来这里工作,又能顾家又能挣钱!”居民任玉华高兴地说。

在翠岗苑社区,“小社微工厂”项目自运营以来,首月即帮助10名居民实现了增收,累计产值3万余元,人均月增收约2000元,为居民推开“家门口就业”的便利之门。翠岗苑社区党总支书记张鑫彦说,他们下一步将整合外贸、直播、电商资源,推动“小手作”向“大产业”跃升,探索“技能增收+公益反哺”特色路径,让更多居民端稳“增收碗”。


从康盛街的“需求清单”精准破题,到皇冠苑的“公益反哺”激活治理,再到翠岗苑的“全链赋能”延伸价值,井陉矿区矿市街道以“小社微工厂”为支点,撬动了闲置劳动力向“指尖创富”的蝶变。这些散落在社区角落的微工厂,不仅是居民的“增收驿站”,更成为基层治理的“活力细胞”,它们用灵活的就业模式托起民生的幸福底线,用公益反哺机制厚植治理根基,用产业的升级路径拓宽发展空间。未来,随着更多社区加入“微工厂”矩阵,矿市街道将持续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民生服务样本,让“家门口的幸福”更可持续、更有温度。

近日,皇冠苑社区“银龄先锋”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穿行在楼宇间,为社区老人送去崭新的消防应急安全包。“刘奶奶,我们是社区志愿者!”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张会英提高声调,将消防应急安全包送到80多岁的独居老人刘锁琴手中。“这个防火毯遇到火情一拉就能用。”志愿者郭娟耐心演示安全包内每件物品的用法。

矿市街道皇冠苑社区“小社微工厂”以“灵活就业+公益反哺”双轮驱动,通过药枕制作、钩织玩具加工等业务,帮助200余名困难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人均月增收400元到1500元,最高单月收入达2200元。

在皇冠苑社区“小社微工厂”内,“巧手妈妈”志愿服务队的和秀敏正在整理刚缝制的药枕。一年前,这位单亲妈妈在社区帮扶下走进“小社微工厂”学习药枕制作。从最初缝制一个枕套需要半天,到如今能独立设计新款样式,她不仅月收入稳定在千元以上,更在参与公益活动中找到了人生新坐标。“以前总觉得生活亏待了我。”和秀敏将中药材填充进棉布口袋,动作轻柔且熟练。她说:“现在带着我们‘巧手妈妈’队的姐妹去独居老人家送药枕,陪他们聊聊天,帮他们收拾家务,这份踏实感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

皇冠苑社区不仅积极引进加工企业促进居民增收,还积极协助企业将药枕推入养老机构,更创新设立“收入反哺公益”机制,拿出部分收益开展困难帮扶,形成“就业帮扶—产业发展—公益反哺”良性循环,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如今,已开展困难家庭慰问、独居老人关怀等活动50余次,惠及居民600余人次;培育10名微工厂骨干,组建“巧手妈妈”“银龄先锋”2支志愿服务队,让“增收者”变身“治理者”,社区凝聚力显著提升。

责编:陶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