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公民与法治》杂志社主办
本网站投稿信箱:yzdb@163.com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7803958
  当前位置:燕赵人民代表网>>社会>>老年人的“暖心饭”
老年人的“暖心饭”
发布时间:2025-11-24 8:37:37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      作者:高 珊 崔丛丛
【字体: 】     打印

石树晓抬头看了眼墙上的钟表——10时45分。

11月18日,像往常一样,68岁的石树晓早上起来,先送了两个外孙女去上学,又收拾家务,才喘口气的工夫,就到了午饭时间。

11月18日中午,在石家庄市桥西区汇通街道社区助餐点,老人们正选择自己喜欢的菜品。河北日报记者崔丛丛摄

“老宗,今天中午吃什么呀?”她开口询问自己的老伴儿宗名才。

“别忙活了,咱去食堂吃吧。”宗名才说。

老两口穿戴整齐,溜溜达达,不到10分钟,就来到了石家庄市桥西区汇通街道社区助餐点。

这已是他们这周第二次来这里吃饭了。一进门,饭菜香扑面而来。石树晓要了一份梅菜扣肉和一份炖带鱼,宗名才选了鱼香肉丝和一道素菜。两人找了个位置坐下,边吃边聊。

“现在食堂可真好,种类多、口味好,都是小份菜,吃得完、不浪费。”石树晓满足地说。

5年前,石树晓的女儿既要工作又要照顾两个孩子,这让她感到心疼。她便和老伴儿一起离开沧州老家,来到石家庄帮女儿带孩子。

当时,老两口每天最发愁的就是做饭吃饭。“女儿女婿工作忙,一出去就是一天,没有时间做饭。”石树晓说,他们上了年纪,光是带孩子已经有些吃力,吃饭就是对付一口。

2023年6月的一天,老两口听说社区助餐点开业的消息。当天,他们就来尝鲜,可最初的体验并不完美。

“刚开始还是大份菜,我们点两个菜根本吃不完。”石树晓说,“而且菜品比较单一,吃几次就腻了。”

宗名才补充道:“主食量也大,一个大馒头每次都得剩下点。”

这些困扰很快传到了助餐点负责人鲁言耳中。鲁言告诉记者,开业5个月后,他们开始了第一次调整,推出半份菜,但很快发现,即便是半份,对一些老人来说还是吃不完。

“我们继续调整菜量和相应的菜价,素菜量稍大,荤菜量稍小。”鲁言说,这个过程反反复复调整了很多次。从大份菜到半份菜再到小份菜,从大馒头到小馒头,从重油重盐的盖饭到清淡的小炒,每一次调整都基于老人们的实际需求。

石树晓感受到了变化。“我们的意见和建议,小言都记在了心里,食堂是越办越好了。”石树晓说。现在,老两口习惯一人两道菜,荤素搭配,人均消费10到15元。

中午12时,前来吃饭的老人陆陆续续多了起来。

“这几天,天气冷了,来的老人少了一些。天气好的时候,每天得有50多位。”鲁言说,这几天电话订餐的老人多了起来,他们有专人将餐品及时送到家。

鲁言介绍,他们准备了上百种菜品,数十种主食,每天更换菜品,由厨师现场烹制,让老人们吃得放心、吃得舒心。

为了让老年人吃上“暖心饭”,“十四五”期间,我省不断推进城乡养老助餐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城乡助餐服务供给,提升养老助餐服务质量。

这些年,吃上“暖心饭”的还有住在农村的老人。

临近傍晚,沧州市青县流河镇人和镇村村民刘子江来到村里的孝老食堂。“今天晚饭是炖豆腐、豆角肉、花卷和玉米粥。吃饭免费,天天不重样。”刘子江笑着说。

刘子江82岁,前些年,他的老伴儿去世后,儿子想把他接到沧州市区去,可他怎么也不愿离开自己的家。

一个人吃饭,刘子江常常是一角饼、一个卷子、一碗白开水。

村“两委”干部看到村里有不少像刘子江这样的老人,商议着开办孝老食堂,解决独居老人吃饭问题。可钱从哪出?谁来做饭?

在村党支部书记胡宗权的带动下,党员干部带头捐款,村里募集启动资金10多万元,办起了孝老食堂,菜农免费供菜,志愿者们轮班做饭。

刚吃上久违的热乎饭,刘子江既满足又担忧,时常追着胡宗权问:“这饭忒好啊,能吃到什么时候呢?”

光靠大家出钱出力,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村里探索出了“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元筹资机制,并在青县全县推广。

2021年底,人和镇村重新修建孝老食堂,占地240平方米,厨房、饭厅、休息室、理发室、洗澡间等一应俱全。

“大伙在一起,热热闹闹,食欲大增,心情大好。”说起孝老食堂,刘子江夸个不停。

据了解,截至2024年底,河北已建成1.3万个老年助餐服务点。一顿顿暖心饭,不仅温暖着老人们的胃,更温暖着他们的心。

石树晓夫妇说,社区助餐点不光是吃饭的地方,还成了他们的社交点。

去年5月,社区助餐点再次升级,增设了包间,老人们可以在这里聚会、过生日。

“不久前,有几个朋友从外地来看我们,我们就订了包间大家一起聚聚。”宗名才笑着说,“要是在家做饭,得忙活大半天,这多省心啊。”

刘子江回忆,不知道谁吃饭时提了一句,这么多年都没出过村。村里就组织老人们去了一趟北京。

“看了天安门,转了颐和园,这辈子,有这么一次,值了!”刘子江说。

从单纯解决吃饭难题,到成为老人们的情感寄托,河北各地将因地制宜广泛开展养老助餐服务,推进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加速形成。

吃完午饭,石树晓和宗名才慢慢往家走。

“明天还来食堂吃吗?”宗名才问。

石树晓点点头说:“去,听说明天上新菜。”

在他们心中,这早已不是一顿饭,而是晚年的幸福“食”光。

责编:陶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