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公民与法治》杂志社主办
本网站投稿信箱:yzdb@163.com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7803958
  当前位置:燕赵人民代表网>>法院在线>>“先行调解+心理疏导”联动发力 新乐法院长寿法庭成功挽救一桩婚姻
“先行调解+心理疏导”联动发力 新乐法院长寿法庭成功挽救一桩婚姻
发布时间:2025-9-26 14:54:43   来源:燕赵人民代表网
【字体: 】     打印

  近日,新乐市人民法院长寿人民法庭通过“诉前调解+心理疏导”的多元解纷模式,成功调和了一起因家庭琐事引发的离婚纠纷案件。该案中,特邀调解员与专业心理咨询师协同发力,不仅化解了当事人王某与李某某 之间的法律争议,更从心理层面修复了其家庭关系,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本案中,原告王某与被告李某某婚后育有一儿一女,本应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然而近年来,双方因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琐事矛盾不断,沟通不畅导致感情逐渐产生裂痕,王某最终诉至法院,请求判决离婚。

  案件立案后,首先由特邀调解员董平香开展先行调解工作。他从情理法多角度入手,为情绪对立的双方搭建了沟通的桥梁。“家事纠纷往往情、理、法交织,尤其是涉及未成年子女的案件,化解心结比一纸判决更重要。”董平香表示,他的首要任务是让双方冷静下来,看到矛盾背后的情感需求和家庭责任。在调解中,他敏锐地发现,双方的感情基础仍在,主要问题在于长期不良的沟通模式。“孩子是双方共同的牵挂,也是调解的关键突破口。”

  基于此,长寿人民法庭庭长崔亚伟及时引入了心理辅导团队的专业力量。心理老师王老师应邀介入,为双方提供了专业的心理疏导。王老师运用心理辅导模具,对双方进行个体访谈和夫妻共同辅导,引导他们审视自身情绪,换位思考,理解对方行为背后的真实诉求,并传递有效的情绪管理和沟通技巧。这一关键步骤,直指纠纷产生的心理根源,帮助当事人实现了从相互指责到自我反思、从情绪对抗到尝试理解的转变。

  最终,在“法理情”调解与“专业化”心理疏导的协同作用下,王某与李某某打开了心结,回忆起了共同经营家庭的不易与美好,均表示愿意为了一双儿女的未来,共同努力改善夫妻关系。二人当场相拥而泣,向法院申请撤诉,一个濒临破碎的四口之家得以重归完整。

  本案的成功调解,是新乐法院积极探索“法院主导、社会参与、心理疏导”多元解纷模式的又一成功实践。它不仅有效节约了司法资源,更通过“标本兼治”的方式,修复了社会关系的最小细胞,彰显了司法温度与人文关怀,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责编:陶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