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谢法官了,要是真走到强制执行那一步,我们家就彻底没指望了!”收到小张发来的逾期贷款结清截图时,承办法官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这场因房贷断供引发的借款合同纠纷,在法官的多番协调下,最终以充满温度的结局圆满化解。
事情要从三年前说起。彼时在外务工的小张,贷款30万元在易县购置了一套房产。起初,他每月按时偿还房贷,生活虽不宽裕却也安稳。可天有不测风云,父亲突然重病需手术,高额医疗费用瞬间压垮了这个小家庭。为凑齐医药费,小张不得不暂停房贷还款,这也成了银行起诉的导火索。银行一纸诉状将小张告上法庭,要求其偿还全部借款本金。
承办法官接手案件后,没有简单“一判了之”,而是第一时间联系小张了解情况。当得知小张如今是一名外卖员,独自承担养家重任且始终有积极还款意愿时,法官意识到,如若判决不仅会让小张陷入更大困境,也可能让银行面临“执行难”问题,唯有调解才能实现双赢。
法官随即与银行代理律师沟通,耐心阐释小张的实际困难,反复强调其还款诚意。经过多次沟通,银行终于松口,同意只要小张结清逾期部分,后续仍可按原合同分期还款,不再主张全额偿还本金。本以为事情迎来转机,小张却因还差3000元本金犯了难,而这笔钱要等一周后发工资才能拿到。考虑到小张的实际情况,法官再次与银行代理律师沟通,为他争取到缓冲机会。
可命运似乎总在考验这个艰难的家庭。第二次沟通前,小张在送外卖途中不慎与行人发生交通事故,不得不赔付对方2000元。这笔意外支出让本就拮据的他再次陷入困境,逾期款项依旧没能凑齐。看着小张愧疚又无助的神情,法官没有放弃,再次联系银行代理律师,希望能再给小张一周时间,并明确约定:若调解后小张仍未按约履行,银行可直接申请强制执行。
银行代理律师被法官的坚持与小张的还款诚意打动,立即向上级汇报。经过层层请示,银行最终同意了这一调解方案。五天后,小张如约将逾期贷款结清,并第一时间把截图发给承办法官,字里行间满是感激。
一场看似普通的借款合同纠纷,背后是一个家庭的生计与希望。承办法官用耐心与温度,在法律框架内为当事人寻找最优解,既维护了银行的合法权益,也守住了小张家庭的“避风港”。这不仅是司法为民的生动实践,更让公平正义有了暖心的温度,彰显了基层法院在化解纠纷时的人文关怀与专业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