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公民与法治》杂志社主办
本网站投稿信箱:yzdb@163.com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7803958
  当前位置:燕赵人民代表网>>法院在线>>秦皇岛市海港区人民法院:区域协同纾民困 五步法破“办证难”
秦皇岛市海港区人民法院:区域协同纾民困 五步法破“办证难”
发布时间:2025-9-11 8:00:48   来源:秦皇岛中院
【字体: 】     打印

古语有云:“有恒产者有恒心”,住房不仅是百姓安身立命的居所,更是承载着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近日,海港区人民法院依托京津冀三地法院司法协同机制,津冀两地法官联手运用“多元联动+精准施策”的五步调解思路,成功化解了涉及70余户业主的房屋买卖合同群体性纠纷。这场跨越地域的司法协作,不仅实现了审判智慧的跨区域流动和高效整合,更以司法担当为民生兜底、为企业纾困,实现了“1+1>2”的多方共赢。

2025年6月起,海港区人民法院陆续收到某楼盘70余件房屋买卖合同纠纷起诉。该楼盘曾因资金链断裂濒临烂尾,虽经“保交楼”专项行动艰难交付,却已构成合同约定的逾期交房。法院刚妥善处理完逾期交房的赔偿问题,新的“办证难”又接踵而至,开发商欠缴税款导致无法开具购房发票,成为阻断办证的核心堵点,导致业主虽已入住却拿不到房产证。

“我们老百姓买一套房容易吗,全部家当都在里面了,还不给我们办房本,很多事都办不了,法官你说怎么办!”业主们的话里满是焦虑。开发商的工作人员则满是无奈:“我们有我们的难处,开发商现在资金困难,并不是故意拖延,大家先入住,房本问题慢慢解决。”一边是业主“急难愁盼”的民生诉求,一边是企业“有心无力”的经营困境,法官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办理案件,更是要妥善化解案件可能引发的社会风险,兑现案件背后千家万户的安居期盼。

跨域协作,组建专项小组

考虑到案件涉及到住房这一老百姓心头大事,民一庭庭长刘长利第一时间牵头成立专班,并邀请正在海港区人民法院交流的天津东丽区法院法官刘晨明加入。刘晨明法官有着十余年不动产审判经验,他的加入成为跨域协作的关键支撑。在专班工作会议上,刘庭长分析道:“这批案件从法律层面支持业主办理房产证的诉求并不难,但判决周期长,无法真正解决业主急需房本的现实需求,甚至可能引发更多业主来诉的连锁反应。”刘晨明法官则结合过往案例,详细介绍了天津法院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业主们的购房者权益需要保障,开发商也需要时间走出困境,我们现在应力促调解,搭建沟通桥梁,破解中间的政策和流程堵点。”两地法官“放弃简单判决、坚持实质解纷”的思路不谋而合,经过反复研讨,最终形成了一整套解决方案。

双向走访,摸清矛盾“病灶”

为全面了解各方情况,法官们兵分两路,开展“覆盖式”走访。一方面,与不同业主当事人进行深入询问沟通,详细了解各个业主的实际情况和诉求期待。有的业主因孩子上学急需房本办理入学手续,有的业主则因房产交易受限而焦虑不安。通过与业主们的交流,法官们全面摸清不同家庭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多次与开发商进行深度沟通,不仅厘清企业欠税无法开票这一核心障碍,还详细了解其可协调空间。通过精准掌握矛盾根源,让法官们能够精准找到“病灶”所在,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后续的调解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元联动,打通部门壁垒

“欠税无法开票”是办证的最大技术障碍,仅靠法院和双方当事人,难题无法破解。专项工作小组的法官们主动牵头,架起了与住建委、税务局的“沟通桥梁”,凝聚起化解矛盾的合力。法官们通过与住建委积极沟通,共同做开发商的工作,阐明利弊、分析走向,让开发商认识到配合办理房本不仅是履行合同义务,更是维护企业声誉和长远发展的必要举措。在充分了解开发商实际情况和困难的基础上,努力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并督促其配合法院工作。同时,积极和税务部门沟通,了解到相关税收政策后,在不违背税务法规、不影响国家利益的前提下,直击办证障碍,灵活应对欠税导致的无法开票的难题。最终,通过与政府多部门的有效配合与联动,成功破解了这一难题。

情法并用,推动企业担当

解决了政策堵点,如何让开发商“真心配合”?是专班面临的新的难题。考虑到涉案楼盘系“保交楼”项目,法院此前处理逾期交房纠纷时,已通过综合考量,平衡了双方利益。这种公正、合理的处理方式,为此次调解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所以,在此次办证问题中,法官并未简单施压,而是通过灵活运用司法建议,向开发商坦诚沟通:“企业担当社会责任,既是化解纠纷的关键,也是恢复市场信誉的契机。现在业主信任法院,法官们才来调解,若是你们拒不配合,不仅会引发更多诉讼,法院还将依法发出司法建议,可能会对企业的形象和信誉产生不良影响。”一边是“情理上的信任铺垫”,一边是“法理上的责任提醒”,最终,开发商认可了法院的诚意,承诺全力配合法院工作。

示范带动,化解业主顾虑

面对70余户业主的不同诉求,如何才能统一调解意愿、化解业主担忧?专班决定采取“以点带面”的策略。基于前期走访的实际情况,精心选定其中诉求合理、态度平和的业主,先行开展调解工作。通过与这些业主的深入沟通,详细解释调解方案的优势和好处,成功促成部分业主达成调解协议。这些达成调解的业主就像“领头羊”,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了绝大多数业主的调解意愿。对于极少数较为激烈的业主,选派代表与开发商进行协商。在法院主持下,三方坦诚沟通,互相换位思考,极大地增进了理解与包容,终于达成了全部业主同意调解的大好局面。

最终,在两地法院的协同努力下,短短数日便成功调解了70余件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并由此撬动后续总共200余件同类案件一体化解。这场纠纷的化解,不仅是两地法官“司法为民、智慧解纷”的生动实践,更丰富了多元解纷的内涵,彰显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司法领域的强大活力。未来,随着协同实践的不断深化,三地法院的司法协作必将更加紧密,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共同促进京津冀区域的全面提升。

责编:檀旭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