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此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司法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持,近年来,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力指导和统筹部署下,三地法院的交流合作日趋规范、协作实效日渐凸显、能力水平日益提升,司法协作的广度和深度持续得到拓展。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当下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全方位、高质量深入推进的阶段,我们要坚持把“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融入京津冀司法审判全过程,把高质量司法、高效能协作、高水平服务贯穿各项工作始终,深化审判执行联动、司法能力共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要把握好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主动融入协同发展大战略。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要牢牢把握其中要义,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新两翼”建设提供充足的司法服务保障。一是助推产业转移承接载体建设,打造覆盖式法庭服务模式。在承接载体产业园区设立园区法庭,妥善审理涉园区建设、招商引资等案件,推动纠纷及时就地化解。做优嵌入式司法供给链条,与园区、企业加强对接,收集问题、了解需求,及时发出司法建议,为企业产、学、研、销提供全流程保障。二是助推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将“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真正落到实处,坚持公正裁判、平等保护,依法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破坏公平竞争的行为,加强对行政审批、强制执行的司法监督,统一涉企案件裁判尺度,定期发布营商环境典型案例,营造公平透明的稳定型营商环境。深入企业开展新法培训、走访答疑、对症问诊等法律服务,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向新向优,营造惠企暖商的服务型营商环境。三是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常态化推动扫黑除恶工作,严惩跨界流窜盗窃、电信网络诈骗等跨区域突出违法犯罪,联合开展食药安全治理专项行动,筑牢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线。妥善审理涉及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等京津冀协同发展案件,建立跨区域风险会商研判机制,对协同发展重大项目实行风险审查前置,织密区域风险联防联控网络。
要聚焦审判执行主责主业统筹协调,切实做好司法协作大文章。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对司法协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我们要努力推动司法协作由事项互商向规则共建拓展,由资源互融向效能共生延伸,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提供有力司法支撑。一是强化诉讼服务,打通区域壁垒。要以协同联动提升诉服质效,深化数字赋能,高标准建立跨域诉讼服务中心,为跨域案件当事人提供更便捷高效的诉讼服务。要以多元联调推进实质解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跨区域诉调对接中心,推动三地基层社会治理资源和商事调解组织线上共享。二是强化审判协同,提升审理质效。不断深化案件审理的区域协作、资源共享、规则创新,持续释放“审理一案、治理一片”的司法效能。要坚持资源共享协同办案,共享市场主体和律师电子送达地址名册等资源,落实三地案件识别管理和关联案件检索机制,协同审理跨区域重大案件。要坚持研究会商协同监管,多渠道、常态化开展疑难问题集中研讨、发改案件交叉互评、长期未结案件集智研判。三是强化执行协作,共破执行难题。聚焦“切实解决执行难”,建立健全执行联动机制,持续提升执行质效。着力依法兑现胜诉权益,整合区域执行资源,加大线索核实、查人找物力度,常态开展联合执行行动,重拳打击规避抗拒执行行为,切实将“纸上权益”变为“真金白银”。着力推进善意文明执行,审慎适用强制措施,在保证申请执行人权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协同开展“活封活扣”“信用修复”,积极释放被查封财产使用价值和融资功能,通过活封、经营、清偿、重生四步走的执行方式,护航三地企业健康发展。
要通过长效机制建设夯基固本,积极参与构建司法联动大格局。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制度机制建设是保障京津冀司法协作高效运行、常治长效的重要保障。我们要统筹长远目标与当前任务,着力构建全链条协同工作机制。一是完善专业审判工作机制。以科学布局彰显协同效果,搭建覆盖重点协同领域、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专业法庭矩阵,切实增强司法服务保障的针对性、实效性。以审判监督提升案件质量,压实院庭长监管责任,定期发布具有指导意义的典型案例和审判提示,为跨区域类案裁判提供指引。以繁简分流提高审判效率,建立涉协同发展案件绿色通道,实行快立快审快执,推动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二是完善司法协作运行机制。探索行政纠纷联动化解机制,充分发挥总对总、3+N等机制作用,与当地行政部门、行业协会等开展联动,推动行政调解实现跨域互认,着力形成跨域协作、优势互补的联调共治新局面。探索环境资源专业审判机制,坚持预防性和恢复性司法理念,建立替代性修复规则互认,对环资案件试行跨域集中管辖,推动形成惩戒、保护、涵养的保护路径。三是完善人才共享共育机制。强化联合人才培育,选拔优秀青年员额法官、法官助理开展跨区域交流锻炼,围绕金融、环资、破产等专业领域,常态开展同堂培训、案例共研,着力培养兼具三地办案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强化跨域人才共享,推动京津冀法院审判人才储备库建设,综合考量政治素养、理论功底、实践经验、职业操守等因素,精选三地审判业务专家入库,推动审判人才从属地化向区域化转型,为京津冀跨域审判体系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