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我在网上买的商品不合适,商家却以‘已拆封’为由拒绝退货,这合理吗?”“假期出游遇到航班延误,该怎么维权?”……近日,在石家庄市栾城区的公园、商场里,一抹抹“法院灰”和“志愿红”格外醒目。栾城区人民法院的干警们走出法庭,将专业的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让法治精神在街头巷尾落地生根。
切实提升群众法律意识,有效回应群众高频法律需求,栾城区人民法院针对近期群众出行旅游、亲友聚餐、消费购物、返乡团聚等生活场景,提前谋划、科学部署,分析不同场所的人群特点,量身定制普法内容。
在公园,普法重点围绕休闲娱乐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伤害、邻里纠纷展开;在商场,干警们则聚焦消费陷阱、商品退换货等热点问题。这种有针对性的普法模式,确保了法律服务群众听得懂、用得上。
面对群众关于食品采购、出行纠纷、债务纠纷等方面的疑问,干警们不仅详细告知维权途径与注意事项,更着重培养群众的证据意识。“聊天记录、购物小票、现场照片,这些都是重要的证据,关键时刻能派上大用场。”一位干警一边讲解,一边向群众展示如何用手机有效留存电子证据。这种沉浸式、互动式的普法,让群众实现了从被动“听法”到主动“问法”“用法”的转变。
活动期间,累计发放宣传材料600 余份,现场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00余人次。许多群众在咨询后豁然开朗,纷纷表示,“这样的普法讲得明白,解决了自己在消费、出行中会遇到的困惑,真是接地气、有温度。”
“将普法宣传融入日常,将司法服务做在经常,这是我们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生动实践。”栾城区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系统总结经验,推动‘全场景覆盖、多形式服务’的普法模式常态化,推动法治精神融入群众生活各方面,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栾城、平安栾城提供坚实司法保障。”(通讯员 申琳 崔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