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公民与法治》杂志社主办
本网站投稿信箱:yzdb@163.com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7803958
  当前位置:燕赵人民代表网>>法院在线>>怀安法院:“笨功夫”+“巧办法” 十年积案终化解
怀安法院:“笨功夫”+“巧办法” 十年积案终化解
发布时间:2025-11-6 15:25:25   来源:张家口中院
【字体: 】     打印

法官,俺胜诉十年,咋连一分地都拿不到啊!”

2025年6月,年近九旬的李某拄着拐杖走进怀安县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老泪纵横间满是委屈。这场横跨十余年的土地纠纷,要从2011年说起。

李某与张某本是婆媳(李某之子去世后,张某已改嫁)。张某丈夫生前承包的4.92亩土地,成了两家反目的导火索。李某主张土地应由李某、张某等四人共有,起诉后法院判令张某向李某等人返还部分土地经营权。可判决生效后,张某以“没写清还哪块地”为由拒不履行。

更棘手的是,十余年间张某把其中2.14亩土地长期转包给案外人,双方多次协商无果后,李某气不过在这2.14亩地里种上果树,原本的婆媳彻底变成“冤家”。当年的承办法官早已退休,五处零碎地块形状不规则,四至边界模糊不清,案件成了没人敢碰的“硬骨头”。

“‘定分止争’不是简单结案,得真正解决问题!”执行副局长李超接过这起积案,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埋头扎进卷宗里,反复翻阅十余年前的材料,多次联系曾负责该案的退休法官核实细节,终于找准核心症结:承包土地总面积明确,但地块位置缺失,这正是本案“执行难”的重点所在。

为了摸清土地实情,李超驱车直奔乡村,联合村干部翻出第一轮承包档案,踩着泥土逐一核对五处地块的边界。三个月里,李超往返村镇十余次,鞋底沾着泥、笔记本记满数据,终于梳理清晰,并提出方案:先解决无争议的2.78亩未转包土地,再化解2.14亩转包地的矛盾。期间,为了让老人少跑腿,李超按照“三不到庭全到家”要求,主动上门沟通了解案件详情。

李超“刚柔并济”开展调解工作,对张某讲清法律刚性:“拒不履行生效判决要担责,而且十余万元转包土地收益,共有人也有权起诉分割!”直击了利益痛点。对李某耐心疏导:“先拿回能到手的地,避免矛盾越拖越僵。”

2025年9月13日,怀安县人民法院的调解室里,李某、张某之间出现了久违的和平。在李超主持下,双方盯着地图确认地块,“就这2.78亩,秋收后还给你们。”“我们保证把果树林清干净,不再闹了。”和解协议上的红手印,按下了十年纠纷的句号。

“俺们终于等到结果了!”李某攥着和解协议,眼泪再次湿润了眼眶,这次却满是感动。

从翻档案、核地块的“笨功夫”,到联动村干部的“巧办法”;从法律风险的“硬提醒”,到上门服务的“软关怀”,怀安县人民法院法官用行动诠释了“定分是依法办案,止争是化解矛盾”的深刻含义。

责编:檀旭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