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公民与法治》杂志社主办
本网站投稿信箱:yzdb@163.com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7803958
  当前位置:燕赵人民代表网>>法院在线>>徐水区法院:“背靠背”沟通赔偿数额 “面对面”化解工伤纠纷
徐水区法院:“背靠背”沟通赔偿数额 “面对面”化解工伤纠纷
发布时间:2025-11-12 14:51:32   来源: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
【字体: 】     打印

近日,徐水区法院大王店法庭成功调解一起工伤保险待遇纠纷案,通过“背靠背沟通+情理法融合”的调解方法,既维护了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也为企业化解了纠纷困扰,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效果。

案情回顾:工伤维权起纠纷,法庭调解显担当

原告王某入职被告某布厂,担任无纺布制造工,月工资5400元,每日工作8小时,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该布厂为其缴纳了工伤保险,加班工资另行协商。然而,一场意外打破了平静的工作生活。王某在车间作业时不慎手指受伤,经相关部门认定为工伤,后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七级伤残,停工留薪期为5个月。因与该布厂就工伤保险待遇协商未果,王某向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但收到了不予受理通知书。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王某遂诉至法院。

调解过程:多维度发力,破解争议僵局

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并未简单一判了之,而是聚焦“化解矛盾、减少诉累”的目标,采取了针对性调解措施:

精准研判,找准争议焦点。法官首先梳理案件核心问题——双方对工伤事实无异议,但在赔偿金额、支付方式上存在分歧。该布厂担心高额赔偿影响经营,王某则希望尽快拿到赔偿款用于后续治疗。

背靠背沟通,分层突破。法官分别与双方沟通,对企业释明《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规定,明确其法定赔偿义务,同时了解企业经营实际困难;对王某耐心讲解赔偿项目计算标准,安抚其情绪,引导其理性主张权益。

法理情融合,寻求平衡点。在双方态度松动后,法官组织面对面调解,结合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提出兼顾双方利益的调解方案,既保障王某获得合理赔偿,又为企业预留一定的履行期限,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

案件意义:小法庭彰显大担当

此次调解不仅为当事人节省了诉讼时间和成本,更通过“法理先行、情理辅助”的方式,让该布厂感受到法律的严肃性,也让劳动者体会到司法的温度。大王店法庭通过灵活运用调解方法,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为辖区企业发展和劳动者权益保护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下一步,徐水区法院将持续总结此类案件的调解经验,加强与劳动仲裁、人社等部门的联动,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引导企业规范用工、劳动者依法维权,从源头减少劳动争议,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贡献司法力量。

责编:檀旭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