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石家庄市栾城区人民法院执行局积极响应湖南省长沙县人民法院协助执行请求,通过精准跨域协作、柔性执法释法,成功扣押4辆涉案渣土车。此次执行既打破地域壁垒保障了司法效能,又以情理交融的方式化解多重矛盾,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效果,彰显了新时代人民法院的司法担当与温度。
接到长沙县人民法院异地执行协助函后,栾城法院执行局迅速启动跨域协作响应机制,及时与对方法院通过执行指挥管理平台精准对接案件核心信息,详细核实涉案车辆型号、停放位置及案件背景,为后续执行行动夯实基础。执行当日正值初冬,4名经验丰富的执行干警组成专项工作组,驱车1个多小时赶赴城郊一处空旷的渣土车停放场(兼充电站)。然而,执行干警抵达现场后,却遭遇扣押人强烈抵触,不仅拒绝配合,还试图阻挠车辆移交,现场执行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执行有力度,更要有温度。”,面对突发状况,执行干警始终坚守 “法理情” 相统一的原则。一方面,干警主动出示协助执行通知书、生效法律文书等凭证,清晰阐明案件执行的法律依据与必要性;一方面耐心倾听扣押人诉求,并结合类似案例,从“合法维权途径”“配合执行后的权利保障”等方面展开讲解,告知他不能阻碍执行工作。天色慢慢暗了下来,气温也在不断降低,寒风中,干警们的声音逐渐变得沙哑,手脚冻得发麻,却始终保持克制与平和,待扣押人发泄完情绪后,再次放缓语速、降低音量,用共情的语气持续疏导。这场拉锯式的沟通整整持续了两个多小时。
终于,扣押人的情绪彻底平复,眼神中的怒火慢慢消散,他沉默片刻后叹了口气:“你们顶着寒风说了两个多小时,句句都在理,是我一时钻了牛角尖。”随后,扣押人主动配合干警逐一查验4辆涉案渣土车的车架号、发动机号,清点车内物品并签字确认。就在干警们准备启动车辆驶离时,充电站负责人突然带人赶来,拦在车头前说:“这些车拖欠了我们充电费,今天不结清,谁也不能开走!”
新的阻碍突然出现,已经疲惫不堪的干警们没有丝毫抱怨,当即停下车辆与负责人沟通。负责人拿出充电记录清单,明确表示涉案车辆长期在此充电,多次催缴费用无果,担心车辆被扣押后费用无从追索。考虑到夜间执行的安全性和案件推进效率,执行干警一边向负责人出示执行文书,说明车辆扣押的法律依据,一边继续耐心做扣押人工作,最终扣押人支付了部分充电费用,负责人出具了收款凭证并同意放行。当最后一辆渣土车缓缓驶离停放场时,夜色已完全笼罩大地,时针指向晚上8点多。干警们脸上满是疲惫,嘴唇因长时间讲解变得有些干裂,但看着车队顺利启程,每个人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此次跨省协助执行,是栾城法院践行“全国法院一盘棋”执行理念的生动缩影。行动中,法院既以高效的协作机制打破地域壁垒,保障执行工作有序推进;又以柔性化的释法明理方式化解对立情绪,兼顾法律权威与民生诉求,切实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执行效果。下一步,栾城法院将持续深化跨域执行协作机制,不断优化执行流程、提升执行质效,以更扎实的举措守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为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贡献司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