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营造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11月25日,海港区人民法院长城法庭副庭长张伶、法官助理耿歌应燕海里社区邀请,走进秦皇岛中等专业学校开展模拟法庭活动。通过“社区点单——法院接单——学校参与”的协同机制,将法治教育从课本延伸为真听、真看、真感觉的鲜活场景,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法治信仰,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在活动前期,法院根据社区“点单”内容,提前与校方沟通,针对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年龄特点及校园安全需求,精心选取了以聚众斗殴为题材的原创模拟法庭“剧本”。在法院工作人员指导下,学校老师组织同学们提前开展多轮排练,力求让法治教育更加精准有效。
在活动现场,随着法槌声响起,由同学们扮演的“审判长”“公诉人”“辩护人”“被告人”等角色各就其位,从法庭调查的证据出示到法庭辩论的观点交锋,再到最后陈述的真诚忏悔,同学们的精彩演绎既展现了对庭审流程的准确把握,也折射出对法律规则的初步认知。在张伶法官的指导下,同学们在角色扮演中深刻认识了冲动行为的危害,接受了一次严肃但不失生动的法治教育,实现了“演一案、学一法、明一理”的教育效果。
模拟法庭结束后,张伶法官对模拟法庭进行了点评,她对同学们在模拟法庭中的精彩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随后又以胸前法徽、身上法袍、手中法槌为切入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解读了司法符号背后的深层意义。同时依托多年少年审判实践经验,将模拟案例与真实办案经历相结合,通过以案释法的方式,将孩子们的感性体验升华为对法律的理性认知。针对同学们正处于青春期、容易冲动行事的特点,张伶法官深刻阐释了对未成年人犯罪“宽容但不纵容”的核心理念,她以直白恳切的话语为同学们敲响法治警钟——底线触碰一次,人生就要多绕无数弯路,并提醒同学们珍爱青春、敬畏法律,法庭可以模拟,但是人生不能重来。这种“震慑+引导”的精准普法模式,既有效对接学校、社区的“点单”需求,更靶向回应学生成长痛点,让法治教育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下一步,海港区人民法院将持续探索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普法模式,不断丰富“法官进校园”的形式与内容,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一株“青苗”的成长之路,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筑牢司法保护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