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一起涉及250万余元货款拖欠、横跨两省的加工合同纠纷,曲阳县人民法院运用财产保全措施,成功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不仅高效化解了矛盾,更有效保障了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2022年,某园林雕塑公司与某公墓公司签订了一份加工安装合同。合同约定由某园林雕塑公司负责墓碑的加工制作与安装,某公墓公司需在每月最后一日根据实际使用数量转账支付货款。某园林雕塑公司依约完成交付后,某公墓公司却迟迟未能履行付款义务,累计拖欠款项高达250万余元,给某园林雕塑公司的正常经营和资金周转带来了巨大压力。
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某园林雕塑公司将某公墓公司诉至法院,要求其履行合同支付货款及相应损失,并依法向法院提出了财产保全申请,请求冻结某公墓公司名下相应价值的财产。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在全面审查双方合同约定及原告提交的证据材料、厘清案件事实的基础上,法院依法作出民事裁定,第一时间对某公墓公司名下的银行存款等财产采取了保全措施,成功冻结了250万余元。这一果断、精准的财产保全措施,不仅有效防止了被告方可能存在的财产转移风险,为后续可能生效的判决提供了强有力的执行保障,更为纠纷的实质性化解奠定了坚实基础。
财产被冻结,意味着某公墓公司的资金流动受到了法律约束。承办法官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契机,积极转变思路,将工作重点放在促成双方和解上。法官主动担当桥梁,深入了解双方的调解意愿和核心诉求。法官与调解员耐心细致地向某公墓公司代表释法明理,阐明拒不履行合同义务的法律后果及财产被保全对其经营可能带来的影响。同时,法官也积极联系某园林雕塑公司代表,引导其从长远合作和纠纷高效解决的角度考量,充分沟通双方关切。
在法院强有力的财产保全措施形成的支撑下,结合法官、调解员耐心专业的引导,双方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某公墓公司承诺一次性向某园林雕塑公司支付总计270万元。法院依法制作并送达了具有法律效力的民事调解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