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公民与法治》杂志社主办
本网站投稿信箱:yzdb@163.com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7803958
  当前位置:燕赵人民代表网>>文教>>邯郸魏县中原艺术团:扎根乡土 德艺双馨
邯郸魏县中原艺术团:扎根乡土 德艺双馨
发布时间:2025-10-27 15:37:18   来源:燕赵人民代表网
【字体: 】     打印

燕赵人民代表网讯(李强)在冀南平原的沃土之上,梨乡邯郸魏县的田间巷陌间,孕育着一支扎根乡土的基层文化力量。作为当地群众文化的重要载体,魏县中原艺术团如一颗镶嵌在冀南大地上的璀璨明珠,二十余年来以服务基层为宗旨,深深扎根这片文化厚土,其声名享誉冀、鲁、豫交界地区,成为一道独特而温暖的文化风景。

这支艺术团的艺术根基,源自魏县深厚的戏曲传承土壤。团队的艺术积淀,始于对地方剧种“四股弦”的深耕——在民间老艺人的悉心传帮带中,成员们刻苦钻研传统技艺;部分核心成员更曾历经魏县四股弦剧团、邢台市清风四股弦剧团等专业院团的历练,为团队奠定了坚实的戏曲表演底蕴,也让传统戏曲的基因融入团队发展的血脉。

为突破艺术边界、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体验,艺术团始终保持对艺术精进的追求。2010年前后,团队主动吸纳川剧变脸等特色绝活,组织郭保生等成员赴省会系统学习。为让这门技艺真正成为服务群众的“拿手戏”,成员们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十几张脸谱叠加的厚重、汗水浸透衣襟的湿热,无论严寒酷暑,皆对着镜子反复打磨动作,直至表演行云流水、得心应手。如今,精彩的变脸绝活已成为艺术团的标志性节目,每次登台都能赢得满堂喝彩。


1997年,应基层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魏县中原艺术团应运而生。创业之初,条件极为艰苦:没有专业运输车辆,成员们便将演出灯具装在木箱中,固定在自行车后座,奔波于蜿蜒的乡间小路;团队从最初的几人,凭借着对乡土文化的热忱与过硬的艺术水准,逐步发展到十几人,演出范围也从魏县本地,扩展至冀、鲁、豫三省及周边县市,把戏曲、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送到了无数百姓家门口。

光鲜的演出背后,是艺术团全体成员的汗水与坚守。在“文化下乡”“魏州大舞台”等基层演出中,成员们常面临突发状况:曾有演员在棘针寨乡前屯村演出时不慎摔伤,却强忍剧痛完成整场表演;也曾为兼顾跨省市的演出任务,团队连夜奔波、准时赴约,只为不辜负两地群众的期待。“受伤、生病是家常便饭,一年数百场演出的辛苦,在看到父老乡亲的笑容时,都化作了甜。”这是艺术团成员共同的心声。


作为基层文化传播与传承的纽带,艺术团始终秉持“演戏先做人”的艺德,更肩负着非遗传承的使命。团队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在基层”为信念,主动吸纳青少年学艺,每年都有十几名来自周边县市乃至外省的学子慕名而来。如今,许多经艺术团培养的学员已成长为基层艺术骨干,部分人甚至独立组建剧团,继续活跃在乡土舞台上,将文化服务的火种传递下去,让群众从文艺中感受幸福生活的温度。

如今,魏县中原艺术团已成为魏县群众文化活动的亮丽名片,其贡献与实力屡获认可:2022年登上中央电视台《乡村大舞台》魏县专场;2023年自编小品《美丽梨花》亮相魏县春晚;2024年参与邯郸慈善公益演出;2025年既代表魏县登上河北广播电视台直播舞台,又亮相“四季村晚”示范演出。这支从梨乡沃土中成长起来的基层艺术团体,用对传统的坚守、对创新的追求、对乡土的热爱,诠释了基层文化团体服务群众、传承文明的初心。

责编:陶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