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写着“公正司法护营商,司法为民显担当”的锦旗,近日送到了冀州区人民法院码头李法庭的曹会根法官手中,这面锦旗的背后,藏着的是一起持续了三年纠纷的化解,映射出的是基层法庭为优化营商环境、守护群众权益付出的努力。
时间拉回2022年,原、被告双方因业务往来产生债务纠纷,被告拖欠原告22万元货款迟迟未还,多次催讨无果后,原告于今年向法庭提起诉讼。庭审前双方分歧明显:原告坚持“本息必还”,认为欠款拖了三年,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打折;被告则反复强调并非恶意拖欠,但无力承担全额本息。眼看矛盾陷入僵局,承办法官没有简单“一判了之”,而是从高效化解纠纷的角度出发,多次组织双方调解。
承办法官一边向原告释明“强制执行可能面临的时间成本与执行风险”,一边向被告分析“拖欠债务的法律后果与信用影响”。经过多轮耐心沟通,双方终于达成和解:被告一次性减免部分本息,共计偿还原告18万元,分三次付清。
从立案到签署调解书,高效的处理节奏、公正的调解方案、全面的释法明理,既为原告企业解了资金周转的燃眉之急,也给了被告缓冲空间,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这面锦旗,不仅是当事人对司法服务的认可,更是基层法庭践行“司法为民”理念的生动缩影——未来,法庭将继续以高效、暖心的司法服务,为优化营商环境、化解矛盾纠纷筑牢坚实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