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深方能叶茂,固本才得枝荣。”今年以来,海港区司法局锚定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根本,将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与强化执法监督深度融合,探索形成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价值的创新实践成果。以“扫码入企”为核心抓手,创新构建“综合查+扫码查”监管模式,通过明确标准、统筹计划、搭建平台,分别推动检查规范化、频次合理化、结果共享化,让市场经营主体切实感受到执法单位“无事不扰”的监管温度与“无处不在”的服务精度。以“三横三纵”工作体系为起点,以规范执法为“熔炉”,以创新举措为“燃料”,为打造具有海港特色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注入新动能。
一、制度引领横向联动,纵向融合
海港区市场主体已突破14万户,面对庞大监管体量,传统检查模式效率低、人力物力耗费大。为破解这一难题,海港区司法局以智慧监管为方向,积极对接省、市争取“扫码入企”执法检查改革试点,同步印发《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通知》《关于全面应用扫码入企软件“扫码查”的通知》,明确4个方面15项举措,推动“扫码查”APP应运而生。APP依托“互联网+监管”数字平台,将全区37个涉企行政检查领域、231条检查事项、1410名检查人员及50余类检查计划频次,全部纳入清单并网络公示,严格规范检查主体。凡入企行政执法检查,必须通过“扫码查”登记,确保“码外无检查”。如今,执法人员凭“一部手机、一个二维码”即可调取、填录检查信息,如实登记入企事由、依据、时间、人员及结果,有效减少企业迎检时间、降低经营负担,让企业专心抓经营、谋发展。自“扫码查”运行以来,已记录行政检查468条、覆盖企业636户,平均压减检查时间35%,市场调研满意度提升至92%以上,真正实现执法过程“全程留痕、阳光透明、一目了然”。
二、业务培训横向融通,纵向贯通
为推动“扫码查”快速普及落地,海港区司法局统筹区直执法单位与基层镇街,分阶段开展专题培训、网络培训共4次。培训聚焦“扫码入企”操作流程,邀请平台技术人员通过线上授课、微信工作群实时答疑等方式,精准解答执法人员使用问题29个,确保工作做实做细。同时,推广实施《行政执法工作实务指引》,将执法言行、执法程序等事项分类分层融入执法全流程,特别设置“入企扫码”检查用语示范,从源头防范乱检查行为。此外,启动“线下实操+线上学习+综合考训”三位一体执法大练兵,组织全区执法人员全覆盖完成线上线下法律知识培训与考试;针对历年执法案卷评查中发现的多发性、集中性问题,开展专项课题研讨5次,并聘请高校讲师开展“靶向式”精准培训,实现培训考试100%全覆盖。
三、执法监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海港区司法局聚焦执法监督创新改革任务,紧扣涉企行政执法监督体系规范化建设,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以“群众身边16件民生实事”为抓手推进专项监督治理,组织监督人员随岗参与一线执法,累计发现问题46条。同时,开展行政执法案卷复盘评查专项行动,对2021年至2025年的920余本同类执法案卷进行“地毯式”核查。在此基础上,区司法局统筹全区,推进“综合查一次”执法检查,整合行政监管、市场监管、网络监管三类资源,以权责事项清单为根本依据、《“综合查一次”执法检查工作方案》为行动指引,构建“全域覆盖、分类施策、协同高效”的新型执法检查体系,划定14个重点行政监管领域,明确11大类检查场景,监管覆盖率达80%。今年已组织食品安全、城市管理、生态环境、消防安全等跨部门、跨领域联合执法检查15次。联合检查中,将“综合查”与“扫码查”有机融合,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对企业轻微违法行为优先采用“免罚+责改”方式,切实为市场主体提供“容错空间”。据今年走访调研反馈,90%的受访经营主体表示执法人员“冷硬横推”现象基本消除;95%的执法问题通过“批评教育+现场责令整改”解决,“以罚代管、一罚了之”现象同比下降70%。
接下来,海港区司法局将继续紧跟改革浪潮,以“时”为契、以“度”为衡、以“效”为要,让每一次执法都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聚焦公正文明执法时代任务,持续深化“综合查一次”与“扫码入企”深度融合。依托数据化优势突破传统局限,推动涉企行政检查事项“应容尽容、应纳尽纳”,切实为企业减负松绑,真正发挥法治稳预期、利长远、固根本的基石作用,为海港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持久的法治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