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未成年人检察专业委员会2025年年会传来喜讯——沧县人民检察院王金勇、李艳撰写的理论文章《“优先适用矫治教育”原则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行刑反向衔接中的确立与调适》被评为一等优秀论文作品。该院检察官在年会现场作为代表发言。
荣誉的背后,是沧县检察院近年来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中的持续深耕与系统创新。近年来,沧县检察院坚决扛牢主体责任,立足县域实际,扎实推进分级矫治与系统治理,强化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精准预防和有效干预,为未成年人营造出更加良好的成长环境。
汇聚合力
构建预防工作大格局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凝聚多方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沧县检察院充分发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联席会议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作用,推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司法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未成年人犯罪综合预防体系。
该院党组高度重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在人员力量紧张的情况下,优先选派1名办案经验丰富的员额检察官、3名研究生检察官助理和1名书记员,组建了年轻化、专业化、高学历的“起禾”未检团队,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为摸清底数、精准施策,该院组织专人对近3年办理的未成年人行政处罚和刑事犯罪数据进行梳理,开展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分析,形成专题报告。针对辖区未成年人盗窃和聚众斗殴犯罪问题,该院制定出台符合本地特点的《关于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盗窃、打架斗殴犯罪专项工作的方案》,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机制建设是凝聚合力的关键。该院推动建立案件会商、未成年人信息共享等常态化机制,推动县委政法委牵头17部门制定《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分级分类预防干预的措施(试行)》,并配套制作《“1+3+N”分级矫治流程图》,形成环环相扣、严密有序的制度体系,真正实现犯罪预防工作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的转变。
分级干预
助力迷途少年回归正途
面对低龄违法犯罪矫治难题,沧县检察院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聚焦重点人群,实施分级干预与梯次矫治,探索出一条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挽救之路。
该院创新推出“1+3+N”分级分类提前干预工作法:以乡镇未成年人工作站为一个中心;根据未成年人违法次数、家庭监护情况,将重点人群划分为A、B、C三类;凝聚学校、公安、家庭教育指导站等N种力量,根据各类未成年人的特点,结成不同的包联对子进行帮教。在校学生由学校参与共同帮教,非在校生则由包村干部定点联系,确保每一名罪错未成年人都有人管、管到位。包联人员定期督促被帮教对象向派出所报告情况。该做法因成效显著,已在全省推广。
阵地建设是落实分级干预的重要支撑。该院利用两大阵地,开展观护帮教。他们依托1个家庭教育指导中心、19个家庭教育指导站,对“问题家长”开展教育指导,纠正放纵型、忽视型等家庭教育问题。
2024年,在办理齐某某盗窃案中,针对其父母文化水平不高、怠于沟通且方式简单粗暴等情况,检察官和司法社工以及妇联工作人员设计“调整沟通方式、改善家庭氛围、学习教养知识、改变教养方式、提升教育理念、引导教育发展”等六大模块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帮助家长学会与青春期孩子良性互动,推动家庭教育模式从“溺爱忽视”转向“理性关爱”。
同时,该院依托职业教育中心观护帮教基地,为罪错未成年人开展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系列内容的帮教活动,打通罪错未成年人回归社会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辖区已有20余人通过该平台实现再就业或掌握一技之长。
在小星(化名)盗窃案中,检察官经过近一年的精准帮教,协调帮教基地为其提供汽车维修技术培训,使其思想认识与行为习惯重回正轨。检察机关依法对其作出不起诉决定。小星动情地说:“感谢检察官引领我走上正道,还教我谋生本领。前几天我用自己挣的钱给爷爷奶奶买了按摩仪……如果没有你们,我这辈子就完了……”
据介绍,对送入专门学校的未成年人,“起禾”团队坚持“一月一见面”,全面了解其成长学习情况,联合学校、家庭共同制定感化方案,用爱与责任唤醒“折翼的天使”,助其早日回归家庭、融入社会。
延伸职能
推动犯罪预防提质增效
沧县检察院坚持将法律监督职能向纵深推进,推动犯罪预防从“案内”向“案外”拓展,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综合效应。
围绕盗窃、聚众斗殴等高发案件,该院从“小切口”入手,推动开展系列整治行动。针对盗窃犯罪,着力斩断二手手机、烟酒等收赃链条,公安机关清查相关店铺,有效遏制了非法收购未成年人财物行为。针对聚众斗殴犯罪,该院督促公安机关源头清查刀具来源,强化流通监管。全县17家五金店、12家物流点签署安全承诺书,建立可疑线索报告机制,从源头上减少犯罪诱因。
为实现多方联动,助推源头治理,在沧县检察院的推动下,县委政法委、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组织对多发盗窃案的重点小区等进行走访,指导和督促物业在重点部位增设监控设备,增加实施盗窃犯罪的难度;对打架斗殴发案率较高的中学驻校开展法治教育,对校园安全工作进行全面督导。
普法宣传
下好犯罪预防“先手棋”
“爷爷奶奶们,我知道你们都特别爱自己的孩子,可一味地溺爱迁就不是爱,你们在生活中有什么带娃的困惑,我们可以互相交流。”在沧县检察院开展的“祖孙学堂”上,检察官和老人们亲切交流,破解隔代抚养“教不了、养不好、护不住”的难题,提高家庭教育知识的专业性。
这是该院丰富预防教育载体内容、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一个小场景。
普法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前沿阵地。近年来,该院不断创新普法形式,着力打造“祖孙课堂”“开学第一课”“情景法治课”等普法品牌,让法治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每年开学季,该院28名担任法治副校长的检察官相继走进全县35所中学,围绕校园欺凌、网络沉迷等热点问题,以案释法,集中上好“开学法治第一课”,在全县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此外,该院还根据受众特点与普法需求,精心设计预防校园欺凌、网络犯罪等主题课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法治成人礼、现身说法等沉浸式普法活动,构建起“报、网、端、微”一体联动的全媒体法治传播体系。
为增强法治教育的感染力,该院针对聚众斗殴犯罪高发问题,自编自导自演法治情景剧《第二九二条》。该剧基于真实案例改编,先后在10余所学校巡演,并制成光盘发放至各中小学,让近4万名学生共同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强化规则意识,筑牢行为底线。(柳红领 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