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栾城区检察院携手区教育局、公安分局、法院、司法局等部门,在栾城第五中学开展“法治进校园”系列普法活动,以“教育+预防+惩戒”三位一体机制,为青少年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助力破解校园欺凌治理难题。
【四维课堂:沉浸式普法筑牢认知防线】
活动中,该院“木兰花开”法治宣讲团与河北警察职业学院宋宁教授团队组建“普法联盟”,创新采用“案例剖析+法条解读+互动实践”模式,打造四堂特色法治课,吸引百名师生深度参与:
检察官“边界课”:从日常校规校纪延伸至《刑法》专业规定,系统梳理不良行为向违法犯罪演变的关键节点,明确12岁、14岁、16岁三个刑事责任年龄界限,通过“小事酿大祸”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树立“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法治意识,守住“心中有法、行有所止”的行为底线。
法官“代价课”:结合“未成年人员工违规”案例,打破“年龄小就不用担责”的错误认知,再以“小美兼职涉嫌帮信罪”实例,拆解“高薪兼职”背后的法律陷阱,告诫学生警惕不良诱惑,严守行为规范。
律师“自护课”:以真实校园欺凌事件为蓝本,分层剖析施暴者的法律责任、受害者的维权途径,以及旁观者“冷漠围观”的潜在影响,既教给学生“遭遇欺凌及时求助、冷静应对”的自护技巧,也传递 “善待他人、拒绝冷漠” 的交往理念。
公安“责任课”:针对新修订《治安管理处罚法》中与校园欺凌相关的条款,用通俗语言讲解欺凌行为需承担的行政后果,同时结合校园治安管理中的常见难题,倡导师生共同参与隐患排查,共建平安校园环境。
【互动体验:让法治知识“活”起来】
除专题课堂外,检察干警还在校园内搭建互动体验区,设计“法律知识有奖问答”“欺凌情景模拟”等趣味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抢答,在竞答中巩固法律常识;通过角色扮演还原“被欺凌应对”“发现欺凌举报”等场景,将法治认知转化为实践能力。现场还发放了100余份定制普法手册,内容涵盖校园欺凌防治、青少年法律常识、自护技巧等,成为学生随身携带的“法治指南”。
栾城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将进一步深化与教育、公安等相关部门协作,对全区中小学开展逐一拉网式排查,建立欺凌事件预警机制,通过“法治教育浸润+安全隐患排查+重点学生帮扶”三项举措,全力压缩校园欺凌滋生空间,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筑牢坚实法治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