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有检察官帮助,不然我们真没法说清楚啊,还可能成为电信诈骗的帮凶!”日前,邢台市信都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拨通了辖区某村干部的电话,得知现在村民十分重视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保护,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得到提升,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
2024年,信都区检察院办理了一起涉及18万余条个人信息、违法所得195万余元的公益诉讼案,进一步筑牢了“银发一族”信息安全防线。
“大爷,我们是来帮您激活电子医保卡的,以后看病买药都不用带卡了。”2023年4月,信都区某村出现了几个陌生的面孔,他们是县医保部门聘请的第三方公司人员,来免费帮助村民办理医保电子凭证激活业务。
然而,这些人在帮村民进行身份认证时,借机窃取村民的个人信息,并用这些信息实名注册了不同的网络平台账号。
2024年3月6日,信都区检察院收到河北省公益诉讼检察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平台推送的老年人个人信息受侵害的案件线索。
这背后有怎样的“暗箱操作”?接到线索后,检察官立刻开展线索核实。
经初步调查发现,邢台市部分县(市、区)的医保部门聘请的第三方公司人员,利用为农村地区老年人开通医保电子凭证的时机,非法获取并利用老年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以及人脸生物信息等,注册多款APP或小程序赚取佣金牟利。该行为严重侵害农村老年人的个人信息权益,易产生下游犯罪风险,影响农村地区的和谐稳定。
因案涉地分布于邢台市多个县(市、区),为堵塞老年人个人信息持续泄露的漏洞,有效修复被侵害的社会公共利益,经请示上报后,邢台市人民检察院指定信都区检察院办理该案。
根据初步固定的证据,2024年7月4日,信都区检察院依法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检察官通过询问违法行为人、证人以及咨询专业领域的特邀检察官助理等方式,查明该案涉及邢台市7个县(市、区)8万余名群众,私自获取使用公民个人信息18万余条,涉案违法所得195万余元。
“犯罪分子获取村民的手机号码和验证码,造成大量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给了不法分子随意登录他人社交账号、支付账号的机会,危害后果不容小觑。”承办检察官表示。
2024年8月,涉案6名被告人被追究刑事责任,违法所得被全部追缴。
同年8月13日,信都区检察院依法向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通过约谈有关部门和涉企负责人、开展系统排查和培训、规范工作流程等形式开展个人信息被泄露问题的系统整治。2024年9月27日,行政机关回复整改情况,通过制定整改方案、印发通知、约谈相关主体、进行专题报告等方式开展系统治理,并借助专业APP、亲情账户绑定等进行宣传推广和法治教育,在有效解决农村老年人使用医保电子凭证不会不专问题的同时,不断提升老年人个人信息防护意识。
2024年10月8日,邢台市检察院、信都区检察院共同邀请“益心为公”志愿者、特邀检察官助理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估后,认为整改效果良好,依法终结案件。在2025年重阳节之际,该案被河北省人民检察院评为全省检察机关老年人权益保障领域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