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山位于“太行八陉”飞狐陉和蒲阴陉之间,保定市涞源县城南15公里处,雄踞八百里太行山的最北端,被称为“太行之首”,河北省生态文明示范基地。

10月24日,燕赵环保世纪行活动采访团来到保定市白石山。山脚下,宣传栏上,《保定市白石山景区管理条例》格外醒目。
2021年7月8日,保定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保定市白石山景区管理条例》,2022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河北省首个针对山岳景区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条例对白石山景区的规划和建设、保护和管理等都有明确的监管细则和处罚规定,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执行性。
“条例的出台是白石山景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通过专门立法的形式,为景区的规划、保护、管理和运营建立了全面的法治框架,在保护与发展上双重并进,标志着白石山景区在资源保护、规划建设、开发运营、执法监督等方面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白石山景区管委会妥胜强表示,条例出台前,作为5A级旅游景区,白石山游客量屡创新高,但在管理中存在权责不清、执法依据不足等问题。“条例的出台实施不仅解决了问题,还通过明确的禁止性条款和罚则,加强了对景区生态环境和旅游秩序的保障力度,推动白石山景区向更加规范化、高品质的方向发展。”
《保定市白石山景区管理条例》不仅重管理,要求建设项目布局、高度、体量、造型和色彩等应当保持地方特色,与周围景观和环境相协调;也重保护,不仅保护地质遗迹、历史遗址、碑碣石刻以及长城等文物古迹,还对保护植被、古树名木、野生动植物、地表水和地下水等作出明文规定。
“始终坚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景区步道遇弯随弯、就直顺直,路让树、人护树,最大限度减少植被破坏。”“生态理念细致入微,科学利用废旧物资改造休息座椅、卡通动物造型等设施,将修旧利废、减废增效纳入常态化工作机制。”“持续开展生态修复与建设工作,累计植树造林3600余株,完成花卉自然造景2.3万平方米,实施野生动物救助保护12次。”……妥胜强介绍生态保护工作开展情况的同时,对条例予以肯定,“条例以立法形式将景区生态保护理念、管理经验和创新实践固化下来,为景区的规范管理与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而持久的法律保障。”
“钢索上的身影矫健非凡,后仰的瞬间定格勇敢,云雾中的天梯,描绘横跨天空的画面,岩壁纹理与安全锁扣构成极限美学。”在依法管理和保护的同时,白石山景区创新推出了悬崖之翼、空中自行车、云中飞索等新业态项目,深受青年游客追捧,成为近年来网红打卡点。
绝壁栈道上,低头是深渊,抬头是苍穹,进一步惊心,退一步动魄,也挡不住游客勇敢攀过。他们脚踩安全板、手握生命线、身上全副武装,旁边紧跟的安全员,一边口头提醒,一边做出搀扶姿势……“人防、技防,加物防,法治始终在守护。条例不仅保障了景区标志性大理岩峰林的‘原汁原味’,还特别注重游客安全和景区发展,守住安全管理‘生命线’,是立法的初衷,也是我们景区持续曝光,热度不减的基本前提。”保定市人大代表、白石山景区计划运营副经理李晗颖表示。
2024年5月1日运营的悬崖之翼飞拉达项目,3个半月完成建设投资回收,长期占据河北、保定热榜,截至目前全网曝光量达23亿,是全网最红的飞拉达项目之一;2024年5月投入运营的云端漫步项目(改造类项目),也在投入运营4个半月完成建设投资回收,改造后的营收能力翻了近4倍;今年5月1日投入运营的悬崖大荡绳项目投入运营2个半月完成建设投资,是目前轻游乐项目中投资回收期最快的项目,截至目前曝光量也已经5亿左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坚持把生态保护作为开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多赢。”李晗颖介绍说,围绕“太行之首白石山”,针对京津冀的圈层客群,景区推出一系列高质量的内容,邀请头部达人探店打卡,吸引京津冀地区的游客到白石山游玩打卡。“通过策划太行之首登顶路线及轻游乐体验线路,整合周边酒店资源推出‘景+酒’的组合套餐,推广白石山两日度假游攻略,增加过夜游客量,提升周边民宿和酒店的入住率,助力乡村振兴,助推涞源夜经济发展。”
“白石山作为5A级旅游景区,是我市乃至华北地区著名的旅游度假目的地,美在风景,也应美在管理。认真贯彻实施条例,将有助于白石山打造国际康养胜地和世界一流名山,有利于白石山景区长远可持续发展。”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条例的威信重在强化执行。条例出台后,保定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后评估、连续三年执法检查等活动,全面了解条例的立法质量和实施情况,不断推进条例贯彻落实,依法保障白石山景区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破坏白石山景区旅游资源的行为进行投诉和举报。”涞源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王海生指着宣传栏上的条例第七条表示,“对我们来说,这既是宣传推广,也是监督鞭策。在条例护航下,我们要加强管理、创新经营、提升品牌,让白石山成为最美最好玩的山,让‘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