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人民代表网讯(李强 通讯员张文义)地处河北省邯郸市魏县、临漳与河南省安阳、内黄四县交界的魏县回隆镇卫生院,因地理位置偏远、服务覆盖29个村50136名居民,曾面临基层医疗服务效率低、资源调配难等瓶颈。近年来,该院以“信息化建设”为核心杠杆,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破解发展难题,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型,成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破局:锚定痛点搭起信息化框架
“以前村医去给老人体检,纸质档案又重又容易丢,后续随访还得反复跑腿;现在用手机就能调阅健康档案,体检报告直接推到居民微信上,太方便了。”回隆镇某村卫生室村医的感慨,道出了该院信息化建设的初衷。早在2019年,该院便启动信息化改革,逐步实现医院信息系统、检验系统、影像系统、电子病历四大系统互联互通,重点补齐村卫生室信息化短板,构建起覆盖镇村的医疗信息网络。
针对老年人健康管理需求,该院创新引入DR胸片检查设备,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筛查肺肿瘤、肺结核等疾病。2024年,该院为3925名辖区老年人完成免费胸片体检,并通过“医护人员账号+强密码+验证码”的安全机制,将体检报告直接推送至老人或家属微信,实现健康信息公开可追溯。对此,一位老人说:“不用跑医院,手机上就能看报告,有问题医生还会主动打电话提醒,心里特别踏实。”
深耕:多维度举措激活数据价值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该院围绕“管理提效、服务提质”双线发力,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在服务网络构建上,实施“卫生院人员包村、乡村医生包片包户包人”的网格化管理,将50136名居民的健康档案与邯郸市健康医疗数据中心大数据比对核实,准确率达99%以上,实现“0-6岁儿童、高血压患者、孕产妇”等重点人群精准分类管理,让健康档案从“静态库存”变为“动态服务资源”。
在医疗服务优化上,该院打通“医防融合”数据链路——居民就诊时,扫描身份证或电子健康码即可调阅基本医疗诊疗记录、公卫健康档案及检查报告,CT、DR、检验等数据实时同步至临床科室与村卫生室,取消挂号、人工录入等繁琐环节。同时,引入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提升基层首诊准确率;推行无纸化办公,药耗库存周转率、行政办公无纸化率显著提高,有效降低医疗风险,实现“数十年无医疗纠纷”的良性局面。
在考核激励上,该院搭建数字化绩效考核体系,以“工作数量、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为核心,通过信息系统自动采集数据,实现绩效考核从“模糊评价” 到“精准量化”的转变,激发医务人员主动服务的积极性。
实效:荣誉与口碑见证发展成果
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为该院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与行业认可。2017年,该院获评“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2019年,跻身“优质服务基层行先进单位”,其“健康档案大数据应用”案例入选邯郸市“互联网+医疗健康”十大典型案例;2020年被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评为“赢领计划”乡镇卫生院“创新服务标杆”……
从群众感受来看,辖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规范化使用率超90%,就医便捷度、满意度大幅提升;从机构发展来看,该院实现人、财、物数字化管理,基本公卫健康档案在临床应用率持续提高,构建起 “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服务闭环,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启示:信息化成基层医疗“战略支点”
回隆镇卫生院的实践证明,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基层医疗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其核心启示在于“双轮驱动”——既靠领导重视统筹资源,又紧扣业务需求破解痛点,以数据互联互通破除“信息孤岛”,以技术与服务深度融合赋能医务人员,最终实现“仪器设备共用、技术人才共享”的资源优化配置。
如今,该院正朝着“与上级医院信息系统双向对接”的目标迈进,持续完善分级诊疗闭环。这份“信息化答卷”,不仅为魏县基层医疗发展提供借鉴,更为全国“优质服务基层行”“强基工程”的落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为构建“健康中国”注入基层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