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是连接群众与政府的桥梁纽带,履职质效直接关系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落地成效。近年来,石家庄市藁城区人大常委会聚焦代表履职能力建设,通过搭建多元平台、完善监督机制、强化能力赋能等举措,推动代表履职从会场延伸到现场,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作为,实现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的目标。
一、建强履职阵地,打造零距离联系群众平台
阵地是代表履职的根基。藁城区人大常委会构建“家站室”三级履职阵地体系,让代表履职有场所、群众诉求有渠道。
15个人大代表之家是代表学习交流、开展监督的核心阵地。九门乡依托代表之家组织培训和民生监督,推动沿河村容貌提升、只照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落地;廉州镇以代表之家为载体,组织代表参与和美乡村建设、集体经济发展监督,打造综合服务平台。针对企业需求,廉州建筑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代表召开企业家座谈会,了解经营困境并提供建议,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在石家庄市藁城区人大代表常双印工作室,人大代表常双印正在了解群众难题。苏秋菊 摄
	
在石家庄市藁城区人大代表何保锋工作室,群众正在向人大代表反映民意。苏秋菊 摄
	
在石家庄市人大代表白建栋工作室,人大代表白建栋填写《代表接待选民登记表》。苏秋菊 摄
藁城区人大代表工作室持续发挥代表作用,破解传统阵地覆盖不足问题,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工作室建立接待、办理、报告交流等制度,确保群众诉求有人处理。何保锋人大代表工作室年内解决本村矛盾纠纷、环保卫生等问题12件;白建栋人大代表工作室利用村支部书记和代表“双重身份”,激活基层治理。运行以来,人大代表工作室累计接待群众1000余人次,解决问题156个,提交建议16条。
二、聚焦营商环境,以全链条专题询问破解发展堵点
履职实效的核心是能否破解区域发展难题。藁城区人大常委会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年度重点,以专题询问为监督手段,紧扣相关条例实施要求,构建全流程监督体系。
	
	
区人大常委会组建专项调研组,围绕五大领域,深入重点区域召开企业座谈会,听取30余家企业意见。结合政务服务中心走访和部门座谈,梳理出执法监管、政策兑现、要素供给等突出问题,与13个部门进行对接,形成询问提纲。3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协助收集企业诉求,夯实民意基础。
区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联组会议上,17名委员聚焦企业痛点提问,涉及涉企检查规范、政府失信防范等领域。政府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应询,剖析根源并说明整改举措与时间节点。
藁城区人大常委会通过‘筛、问、答、改、督、述、评、晒’8个环节形成监督闭环,抓好筛选问题、真问实答、扎实整改、监督推进、成效述评等工作,完善询问机制,形成全链条监督闭环,着力推动问题整改落实落地,确保问题清单变为成果清单。
三、强化能力赋能,夯实专业化履职基础
	
履职能力提升是代表接地气、有实效的前提。藁城区人大常委会通过通过实地视察和集中授课,为代表们“充电赋能”。
培训设置实地视察环节,组织代表走进示范村、企业、工程项目现场,详细了解乡村振兴成效、企业发展态势与重点工程进展,为后续履职建言积累一手资料,推动建议更精准、更贴合实际需求。市人大代表赵国辰视察和美乡村河西营村后表示,实地观察能让建议更贴合实际,避免脱离实践。
区人大常委会将新修订《代表法》作为培训核心,通过领导宣讲、专家授课,让代表明晰履职边界与责任。在区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上,邀请专家教授解读《代表法》修改要点,帮助代表把握方向。代表们纷纷表示,新《代表法》为履职提供指引,将更好服务乡村振兴。
从阵地到机制,从能力到实效,藁城区人大常委会以系统思维推进代表履职能力建设,让代表履职有保障、有路径。藁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更顺表示,这些举措通过全链条监督推动问题整改,为营商环境优化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藁城区人大常委会在代表履职能力建设上的一系列实践,不仅让代表与群众的联系更紧密,更以实际行动破解发展难题、赋能区域发展。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提供更强支撑。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贡献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