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二河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武安市淑村镇白沙村党委书记
太行山脉连绵不绝,山势蜿蜒起伏,东麓的鼓山脚下,河北省武安市淑村镇白沙村静静坐落于此。从1982年接过白沙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起,四十余载的光阴里,侯二河怀揣着“干不出个样来绝不离开”的坚定誓言,将一片赤诚倾注在这方热土上。他的身影早已深深融入这个村庄的每一寸土地之中,成为白沙村名副其实的幸福守望者。
侯二河代表(左二)在田间地头了解农业生产情况。(代表供图)
“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一个也不掉队”
1982年,28岁的侯二河正式上任村党支部书记,最深刻的体会就是一个字,难。“那时候白沙村很穷,地处山区,交通闭塞,老百姓过得很苦。‘吃水爬井坡,做饭烧柴火,糠菜半年粮,麻籽豆擦锅’就是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侯二河的眼神里满是感慨,“我心中的‘干出个样’就是想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一个也不掉队。”
乡村发展,产业先行。侯二河敏锐地意识到,依托本地资源发展建材产业,或许是白沙村摆脱贫困的第一条出路。做通群众思想工作、向亲戚朋友借钱筹资……在侯二河的不懈努力下,白沙村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建起了第一家建材企业。那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市场对建材的需求旺盛,这家建材企业很快就打开了销路,为白沙村“掘”得了第一桶金。第一桶金的到来,让大家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也让侯二河更加坚定了带领大家致富的决心。
侯二河代表(左)到红薯种植基地查看红薯生长情况。(代表供图)
建材企业的成功,让白沙村看到了发展的希望。但侯二河深知,单一的产业难以支撑村庄的长远发展,只有形成多元化的产业格局,才能让白沙村的经济真正“活”起来。在建材企业稳步发展的基础上,侯二河带领村民们趁热打铁,又陆续建起了焦化厂、免烧砖厂、帆布厂等20多家集体企业,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筑牢了坚实基础。
“无工不富、无农不稳、无商不活、无科不兴。”侯二河又带领乡亲们谋划白沙村的新发展图景:农产品加工厂、大型养猪场、蔬菜市场陆续创办,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乡村旅游发展也提上了日程……2020年白沙村集体收入达到5.3亿元,共同富裕迈上新台阶。
“集体收入要用之于民。”侯二河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从1987年勘钻5口直立水井解决村民“吃水难”问题,到2003年建成拥有六纵三横9条街道、10个小区的城镇化新村;从发展村企带动村民就地充分就业,到实现住房、教育、医疗、养老集体全覆盖,村民享受20多项集体兜底福利……
一步步向前走,“家家住楼房、户户有存款、人人有工作”逐渐成为白沙村村民生活的新写照,白沙村先后获得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美丽休闲村庄等多项荣誉称号,侯二河也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省“千名好支书”等称号。
“这是人民群众给的信任和荣誉,一定要好好珍惜”
继当选十一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后,2023年,侯二河又当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这是人民群众给的信任和荣誉,我一定要好好珍惜,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每一份建议的背后,都承载着侯二河对乡村全面振兴的深切期盼,也凝聚着他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侯二河和土地、农民打了一辈子交道,最关心的还是农业、农村和农民。田间地头上、大棚工厂里,只要遇到乡亲们,侯二河总要停下脚步聊上一会儿,说说家长里短,听听群众心声,了解乡村发展的前沿动态,收集最纯真质朴的民声民意。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仍以家庭式、分散式的传统种植方式为主,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示范点不足、面上推进慢、模式单一、产业化不足等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及群众的意见建议,侯二河整理形成了关于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将其带到了2024年全国人代会上。同年,结合走访调研情况,侯二河还提出了加强对山区农村抛荒土地治理、党建引领农民工全过程服务管理等多项建议。
侯二河代表(左三)在村中超市里和乡亲们聊天。(代表供图)
在2025年全国人代会上,侯二河结合自己的调研和村民的意见建议,提交了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近年来,农村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新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产业规模小、产业链条较短、要素活力不足和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亟须加强引导和扶持。”侯二河告诉记者,当前涉农企业主要以农产品加工、种植养殖类为主,普遍规模偏小,这类小企业对整个乡村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非常有限。在走访过程中,他也发现,多个地区农村的大部分农产品没有经过深加工,人才、技术和资金是制约发展的三个短板,这些都需要政府通过政策引导来逐步解决。
同年,侯二河还带来了关于提高农村基本养老服务的建议。“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很快,许多地方农村空心化、老年农民工返乡现象突出,城乡老龄化差距不断拉大,农村老龄化程度更高。”聚焦乡村全面振兴,他还从产业发展、教育均衡等多方面开展调研,提交了促进农村产业振兴、解决农村集体不动产权证办理难、解决山区农村孩子上学难等建议。
“幸福的日子不封顶。我们要把富民强村的这篇文章做好做大,让白沙村人过上更好的日子。”展望未来,侯二河充满期待,“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将继续以初心践使命、以实干铸担当,让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侯二河代表(前排右二)在河北龙兴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村上企业)了解生产经营情况。(代表供图)
记者手记
走进今天的白沙村,宽阔的广场、环境优美的小区、排列整齐的居民楼、明亮洁净的街道、风景宜人的公园……从靠天吃饭的穷山村到集体资产超20亿元的“幸福村”,侯二河用四十多年的坚守诠释了“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初心。
采访过程中,听侯二河代表讲述他和白沙村的故事,如同翻开一本厚重的书。四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与白沙村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一步步坚实有力地踩进泥土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书写了富民强村的新篇章。没有宏大的理论堆砌,没有绚烂的华丽辞藻,他的每一句话都像从土地里长出来一样朴实。讲到当年的困境,他眼神里仍有创业维艰的凝重;谈到今天的幸福,他脸上会漾起欣慰的笑意。
如今,已年过七旬的侯二河依然忙碌在工作一线,奔走在田间地头。回望白沙村充满活力的土地,我们深深地感到:乡村全面振兴的背后,正是千千万万个像侯二河这样的“执笔人”——他们脚踏泥土,坚定前行,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这个时代最不平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