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和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2025 年省人大代表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精准破解产学研融通创新中的堵点难点,10月中旬,唐山市人大常委会精心组织驻唐省人大代表开展以“产学研融通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专题调研活动,并特邀部分驻唐全国人大代表和市人大代表中的业内专家全程参与。调研团队先后在唐秦两地高校院所、科技企业、实训基地进行深入调研,通过“看现场、听汇报、提建议”的方式,为区域创新发展把脉支招。
专题调研组在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实地调研
周密部署:让专题调研“走深走实”
作为活动组织部门,唐山市人大常委会提前谋划、细化全流程方案。前期与唐秦两地科技局、高校、企业反复对接,确保调研点位覆盖“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全链条。
在唐山学院,代表们考察大数据现代产业学院、管道机器人实验基地等平台,直观了解高校学科优势与地方产业的衔接;在北理工唐山研究院,航空航天高精度制造重点实验室、凝胶冰雪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前沿研发场景,全面展现了“高校研发+地方需求”的协同效应;位于曹妃甸区的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制造中心、河北汇博机器人智能工厂,生动呈现了职业教育与智能制造产业的深度绑定;燕山大学先进制造成形技术及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康养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板栗产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提供了不同领域产学研融通的特色路径;中粮华夏长城葡萄酒与燕山大学合作的“超重力陈酿技术”项目,更是“企业需求+高校技术”精准对接的典型案例。

专题调研组在燕山大学实地调研
代表心声:为高质量发展献智献策
调研过程中,代表们结合自身领域积极发言,提出诸多建设性意见,现场交流氛围热烈: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建军代表在考察本校智能制造中心时表示:“职业教育是产学研融通的‘纽带’,建议进一步完善‘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机制,让实训内容更贴产业需求,同时推动企业设备、技术进校园,实现‘教室即车间’。”中共唐山市委党校副校长李霞代表在北京理工大学唐山研究院调研时指出:“高校科研要避免‘闭门造车’,建议建立‘企业技术需求清单’与‘高校科研成果清单’双向对接机制,由政府牵头搭建平台,定期组织校企对接会,推动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全国人大代表杨震生在西南交大唐山园区科学家精神纪念馆参观后动情地说:“创新离不开精神支撑,建议在高校、企业中加强科学家精神宣传,激励科研人员、技术工人扎根岗位、攻坚克难,为产学研融通注入精神动力。”唐山市人大代表吕庆杰在汇博机器人智能工厂调研时,针对企业“技术工人短缺”问题建议:“可推动‘企业订单班’模式,由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定制培养,同时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制造业。”

专题调研组在河北科技师范学校实地调研
调研成果: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此次专题调研是省人大代表履职的重要实践,取得三方面显著成效:一是为代表履职“充电赋能”。通过实地调研,代表们掌握了唐秦两地产学研融通创新的实际情况,摸清了企业技术需求、高校研发瓶颈、成果转化难点等一线问题,为后续提出高质量议案、建议奠定坚实基础。二是搭建跨区域交流“桥梁”。调研期间,唐秦两地代表围绕产学研话题深入交流,初步达成了诸多合作意向,推动了区域创新资源整合。三是为全省发展提供“地方样本”。调研中发现的“唐山学院平台服务模式”“曹妃甸产教融合模式”“秦唐校企合作模式”亮点纷呈,为河北省推动产学研融通创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有助于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
调研组还将认真梳理此次调研情况,形成专题调研报告报送省人大常委会,并聚焦产学研融通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在各级人代会上提交相关意见建议。唐山市人大常委会也将持续组织代表开展常态化调研,聚焦产学研融通、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桥梁纽带”作用,为唐山乃至河北高质量发展凝聚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