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 会议日程 | 会议议程 | 要 闻 | 会议文件 | 燕赵之声 | 代表建言 | 媒体聚焦 | 相关报道 | 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燕赵人民代表网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题 >> 燕赵之声
人大代表热议核心价值观 内化于心身体力行
作者:    来源:燕赵都市报    时间:2014-3-12 9:58:15     责编:薛兰英
  党的十八大报告以24个字凝练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当下,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身体力行,参加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纷纷建言献策。

  “文化滞差”短板要补齐

  从东三环到西四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副会长萧玉田因工作每天都要乘坐公共交通穿过大半个北京城,这位年逾古稀、满头银发的长者觉察到一种现象———地铁里虽然设有老、幼、病、孕、残专用坐席,却经常被年轻人挤占,很少有人主动让座。“我们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去哪儿了?”连续两年,萧玉田都向大会提交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建议。

  萧玉田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有了大幅提高,社会长期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的幸福指数也明显提升。但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不同文化相互碰撞,价值观念也在深刻变革中。与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相比,人们行为方式的转变还存在着“文化滞差”: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人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现象开始抬头、蔓延,甚至出现为“老人跌倒扶不扶”而纠结的现象。迫切需要一种精神动力来匡正世风,引领社会道德取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统一思想、引领和规范公众行为,时不我待。

  对当前的一些文艺作品传递出扭曲价值观,萧玉田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如果后宫争斗、多角滥爱、凶杀暴力、以丑为美等低俗、引领世风向下的故事情节充斥荧屏,以商业元素乃至情色元素来刺激挑逗观众,“很难想象青少年在这样的文艺作品的濡染下能形成什么样的价值观?”

  他建议:各级政府要加强文化引领,加大投入,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提倡高雅艺术,鼓励支持弘扬主旋律、弘扬真善美的精品创作,发展具有盛世气象、大国风度的文化艺术,加强文化熏陶,提升精神境界,匡正社会风气,筑牢共同理想信念,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践行要纳入考评

  全国人大代表张汝财向本次两会提交了“关于学校把道德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学生升学考评”的建议。

  张汝财有感于校园同窗投毒等案例。他分析这种现状形成的原因有:现在孩子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溺爱及学校对学生德育教育不够,近年来部分学生出现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狭隘;只知索取,不懂感恩、回报;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懂责任和担当;不懂必要的礼节,缺乏教养;动手和实践能力差,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崇拜金钱,注重名利及铺张浪费。

  如何扭转这一现象?张汝财提出的建议有: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

  由国家教育部统编各级各类学生德育教材,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孝敬、诚信等中华传统美德,感恩励志的古今中外的名言,培养意志力和吃苦精神,爱国情操的内容,选编社会上涌现出来的全国道德模范、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作为学校学生的必修课;

  制定详细条款,把道德教育纳入成绩考评和升学录取当中。

  内化于心身体力行

  纳入考试和日常评价似乎并不能完全解决价值观践行的问题。

詹福瑞

  全国人大代表、著名学者詹福瑞认为,这些年来,我们各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并不缺乏,但成效并不明显。究其原因,这种教育与生活脱节,学生为了“分”来学习,其工具理性大于价值理性。回溯既往,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之所以深入人心,除了受到外来文化冲击较小外,还在于这种教育是从家庭做起,通过深入社会的每一个细胞,在全社会形成大的文化氛围。它与日常生活衔接紧密,强调“修身”,外化于每一个人的为人处世当中。

  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过去一直没有严谨的表述。这次中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24字的形式全面而又简练地概括出来,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民族的基本价值观。詹福瑞看到了其中大的进步。

  “这种表述顺应了时代潮流,让百姓看到发展中的理想价值追求,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现代的、新型的核心价值。”詹福瑞说。

  他表示,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身体力行,接下来还有艰巨繁杂的工作要做。首先要做的工作是组织各方面专家学者对其做好深入具体的阐释,使其更加贴近国家、民族的实际,关切老百姓的关切,出品更多的通俗读物,让人们从日常现实生活中感受它的存在。

  其次要进一步强化对其宣传教育,全体公民增强这些意识,并模范地遵守,将其贯穿到社会治理政策和体制创新中。推动各种规范的建立和完善,强化它们对落实核心价值观的规范作用。

  社会道德建设还需法规保驾护航

  萧玉田同时看到了丰富传播手段的重要性。他发现自己和年轻一代之间的差异:自己和老伴经常看感动中国等节目,并深受感动,而年轻人却对此不感兴趣,他们爱看猜灯谜之类趣味性强的节目。文化引领只有去除生硬干巴的说教,创新方式,用生动、鲜活的文艺作品或教育方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入心,才能真正发挥引领善风良俗,规范公众行为,凝聚、释放正能量的作用。

萧玉田近照

  其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气,更多地体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实际生活中,需要接好地气。杨秀华是承德县下板城镇朝梁子村党支部书记,一位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自己的理解。

  “比如富强,国家富强,老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好了,大家才好;比如民主,大家聚在一起商量问题,带领乡亲们致富时要听取方方面面不同的意见;比如诚信,就是咱老百姓说的要‘心正’,城市和农村要互惠互利,不造假,不相互伤害;比如和谐,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比如敬业,农民种好地,增产增收,过好自己,也是敬业,为国分忧;比如友善,乡亲邻里之间互相尊重,友爱互助……”杨秀华解释说。

  当前,有人感叹好人难做、好人难当,心向往之,不敢行动。比如,身边有老人倒了扶不扶?为什么会有这种尴尬?萧玉田认为,社会道德建设还需要法律、法规来保驾护航。

  “美国、加拿大等国都有类似的‘好人法’,法律条文明确规定‘自愿且不求奖励报酬的个人,不必为施救过程中无心造成的伤害承担责任’。这些法律消除了见义勇为和自发救助者的后顾之忧。”萧玉田说,我国亟待立法来破除“好人难做”的困境。

  代表们相信,只有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凝心聚力,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支柱。

主办:燕赵人民代表网
( 建议将显示器分辨率设定为:1024*768以获得更好的浏览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