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只京津冀基金与37家企业签约
河北日报讯(记者郝东伟)11月18日,2025年京津冀基金与企业融资对接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本次活动由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工作办公室、三地协同办(发展改革委)、北京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办,设置1场主论坛和5场专题路演,平行开展产业考察,全方位助力京津冀“六链五群”建设,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进一步激活区域发展动力引擎。
本次融资对接会以“产融协同筑根基,AI领航京津冀”为主题,旨在立足京津冀“六链五群”产业协同格局,聚焦“十五五”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强化跨区域协同和央地联动,有效促进金融赋能、联合招商、产业对接和项目落地。
投融资环境对企业成长、项目落地、产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在2024年启动京津冀投融资服务机制基础上,今年金融机构合作范围进一步扩大,活动现场举行京津冀投融资服务机制扩容仪式,新增包括国新基金、北京国管、农银投资等10余家知名投资机构,共同构建联系更加密切、沟通更加顺畅的金融服务生态圈。中国进出口银行推出《金融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行动计划》,交通银行发布《京津冀·交通银行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会上,中关村京津冀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促进会介绍京津冀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情况和京津冀汽车科技生态港产业促进重点方向,助力区域内优势产业形成更紧密的上下游联动与集群竞争力。北京市协同发展促进会发布京津冀投融资服务产业“政策库”“园区库”“项目库”,地图式呈现氢能、生物医药等6条产业链重点承载园区,为企业和投资机构提供多维精准的信息服务和一站式对接平台。
北京通州、天津武清、河北廊坊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为推动通武廊数据合作,三地签署数据领域一体化合作协议,促进数据共享共用。联东U谷与武清京清汽车园签订合作协议,亦庄国投与北京科创基金等签约,进一步强化三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联动,推动通武廊成为京津冀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重要阵地和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金融赋能示范区域。
活动现场,24只京津冀基金代表与37家企业代表签约。其中河北12家企业获得基金投资,投资额近6亿元。“通过本次对接会,我们挖掘了一批潜在的投资项目,后续将进一步与三地政府密切配合,助力京津冀区域协调性不断增强。”河北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5场专题路演活动聚焦AI和具身智能、生物医药和合成生物、低空安全技术和商业航天、集成电路和工业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吸引55家企业与95家基金深度对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