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截至9月底,邢台大峡谷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40%,成为越来越多游客亲近自然、挑战自我的新选择
“牵手”京企,深山景区实现破圈生长
近日,游客在邢台大峡谷景区游玩。河北日报记者赵永辉摄
一家藏于深山的景区,如何打破“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困境,实现破圈生长?
自去年起,邢台大峡谷引进北京投资商,深挖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持续推动户外探险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批兼具新场景、新玩法的户外旅游项目。今年截至9月底,该景区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40%,成为越来越多游客亲近自然、挑战自我的新选择。
9月15日,在邢台大峡谷景区,游客穿戴专业攀岩装备在体验飞拉达项目。河北日报记者田明摄
深挖资源优势
联手打造户外探险乐园
9月24日上午,邢台大峡谷景区陡峭岩壁上,一排排飞拉达索道一字排开,不少游客正紧抓扶手、脚踩踏板,变身“峭壁行者”,一步步向着崖壁上方攀爬。
这个受游客青睐的飞拉达项目,于今年8月开始运营,由大峡谷景区与北京韶夏文创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短短一个多月,该项目就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为这座藏在深山里的景区带来了不少人气。
“飞拉达”译自意大利语,本意是岩壁探险或铁道式攀登。不同于专业攀岩需要过硬技巧,它通过在山体岩壁上搭建固定的钢扶手、脚踏、生命钢缆等攀登设施,让没有攀岩基础的普通人,也能安全地在陡峭崖壁上体验探险的乐趣。
邢台大峡谷能够引入飞拉达项目,离不开其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
这里坐拥上万亩原始次生林,龙门峡、燕尾峡等24条幽深狭长的峡谷如同大地的裂缝,蜿蜒在群山之间。独特的嶂石岩地貌搭配赤红色砂岩,让每一处崖壁都兼具险峻与美感。这里有“世界奇峡”之美誉,是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然而,优质的生态资源未能充分转化为旅游吸引力。“以前游客来景区,大多是沿着步道爬爬山,拍几张照片就走了。”景区负责人宋育增说,如何打破只能看、不能玩的传统山水观光游模式,让游客留下来、玩得尽兴,是景区亟待破解的难题。
就在大峡谷景区寻求转型的同时,今年50岁的北京韶夏文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海斌,正在寻找合适场地落地户外项目,却始终未遇到“一眼心动”的地方。
“这些年,都市人生活压力大、节奏快,总想找地方放松身心、挑战自我,户外探险运动的热度一年比一年高。”马海斌说,正因如此,他从两年前便开始前往河南、贵阳等地考察,直到去年冬天来到邢台大峡谷。
“这里的奇峡、险峰,完全满足飞拉达项目对场地的核心要求。”马海斌格外看好景区“一线天”景点的地形。多数飞拉达项目仅依托一面或两面山体建设,游客攀爬时视野相对单一。而“一线天”四面环山,人站在崖壁上,360度都能观赏峡谷风光。这种地形在全国都少见,能给游客更强的沉浸感。
更让马海斌满意的是峡谷的气候条件。夏天爬户外项目,最怕太阳直晒,容易中暑。但这里植被密、峡谷深,常年保持清凉,体验感特别好。他当即决定:“就选这里了!”
去年冬天,马海斌带领团队扎根峡谷,全力推进飞拉达项目建设。线路怎么设计才能既保留“险”的刺激,又确保绝对安全?安全设施的承重能力要达到多少才能应对不同体重的游客?每一个细节,他们都反复打磨、多次测试。
“比如扶手的间距,我们调整了十几次,既要让小孩能抓稳,又要让成年人爬着不费劲;生命钢缆更是选了行业里最粗的,还加了双重保险。”马海斌说,做户外项目,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只有让游客放心,他们才能真正享受探险的乐趣。
如今,其他户外项目也在加速上新。从飞拉达项目出发,往峡谷深处再走1公里,两条银白色的钢丝缆绳已经稳稳架在山间,这是正在建设的空中自行车项目,游客坐在特制的自行车上,双脚踩着踏板,就能在高空穿越峡谷。
“设备已经安装好了,正在做最后的安全测试。”马海斌说,还有高空滑索、步步惊心桥、高空魔塔3个项目也在抓紧施工,很快能和游客见面。
随着这些项目陆续投用,邢台大峡谷将不再只是一个看风景的地方,更成为一个能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户外乐趣的探险乐园。
丰富体验业态
焕发景区发展新活力
北京投资商带来的,不仅是一个个户外项目,更有先进的运营理念与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洞察。
“小宝,真棒!抓稳一个手攀架,咱们就快到啦……”9月21日,来自邢台市威县的游客张驰,特意带着10岁的孩子来这里挑战飞拉达。攀爬过程中,父子俩相互鼓劲,一步步向上挪动,配合十分默契。
这是景区专为亲子群体设计的特惠线,全长288米,整体坡度较为平缓,在保障安全性的同时兼顾趣味性,非常适合大人小孩共同参与挑战。“亲子线路人气很高,目前超半数体验者都是奔着这条线来的。”马海斌说。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攀爬,张驰父子顺利完成挑战。在崖下的项目标识牌前,两人并肩站立,竖起大拇指,定格下这个难忘瞬间。
“脚下万丈悬崖,放眼无尽风光,看着自己一步一步向前,而峭壁一点点被甩在身后,心中燃起满满的自信。”张驰说,孩子在过程中多次说害怕,却每次都咬牙坚持,这不仅锻炼了身体协调性,还让他明白了坚持就能成功的道理。
要留住游客,就得让不同群体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玩法。除亲子特惠线外,景区还根据不同人群需求,开发了溜索体验线与天梯挑战线。溜索体验线主打“速度与激情”,游客系上安全绳,从几十米高的崖壁上滑到对面山体,体验“飞”过峡谷的快感;天梯挑战线难度最高,部分路段近乎垂直地面,适合追求极限体验的年轻人。3条线路覆盖不同群体,吸引大批游客慕名而来。
进一步提升吸引力,景区围绕“多元游玩”目标,精心打造了一系列特色配套景点与设施。刚投入运行的云上电梯,让游客在平稳上升的过程中,将大峡谷连绵起伏的山峦、层林尽染的风光尽收眼底,沉浸式感受自然之壮阔;“绿野仙踪”步道宛如藏在山间的童话秘境,小叶扶芳藤交织缠绕,形成天然的绿色拱廊,游客随手一拍都是大片……
在景区山腰处,一栋栋高低错落的石头房古朴清幽,院里种着当地常见的果树,尽显太行风情;室内装修现代舒适,空调、热水器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这是由当地民房改造而成的盘顶民宿,目前已进入试营业。
“我们计划把民宿和飞拉达、空中自行车等项目结合起来,推出‘住宿+项目体验’优惠套餐,让游客既能玩得尽兴,又能住得舒服,深度感受大峡谷的魅力。”宋育增说。
景区的热闹,也带动了周边餐饮等配套产业的发展。在景区山脚下,农家土菜馆、太行特产店等店铺一字排开,烟火气十足。走进一家土菜馆,大锅菜的香气扑面而来,老板娘李爱玲正忙着给客人端菜。
“以前景区游客少,店里一天也就几桌客人。现在不一样了,从早到晚都有客人。”李爱玲笑着说,客人很多来自北京、山西,他们特别喜欢当地的大锅菜、手擀面,还有用山里野菜做的菜饼。
39岁的陈燕芬是信都区路罗镇贺家坪村人,此前靠种几亩玉米、花生维持生计,一年忙下来纯收入才1万多元。去年冬天,飞拉达项目招聘工作人员,陈燕芬顺利成为一名安全保障员,每天负责检查安全设备、引导游客系好安全绳,每月能拿到4500元工资。“在家门口上班,既能照顾老人,还能给孩子挣学费,心里特别踏实。”陈燕芬笑得合不拢嘴。
除安全保障人员外,景区还设置了线路维护、游客引导、保洁等岗位,优先招聘本地村民,让村民们守着大山富了口袋,共享景区发展红利。
宋育增说,未来,景区还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更多的户外运动体验项目,培育体育旅游新业态,把邢台大峡谷的招牌擦得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