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各类社会帮扶主体累计向我省投入资金136.65亿元,其中直接投入资金66.86 亿元,引进资金69.79亿元,帮助上项目17716个,资助贫困学生14422人,举办培训班27098期,培训各类人员98.91万人(次),组织劳务输出10.79万人”,11月29日, 河北省扶贫办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吴时茂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河北省社会扶贫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据悉,河北省社会扶贫力量,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级党政机关、群众团体、民主党派。这是目前社会扶贫的主要力量。二是省、市属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三是省、市属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四是省、市、县三级四大班子的领导;五是省内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六是部分民营企业;七是驻冀部队及武警部队;八是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
在社会扶贫工作中,河北省按照“党群部门帮软村、政法部门帮乱村、经济部门帮穷村、农口部门帮弱村”原则,分类选派驻村工作队和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单位实行全员帮扶贫困户,实现“村有驻村工作队、户有帮扶责任人”两个全覆盖,不脱贫不脱钩。目前,河北省、市、县三级共选派6000多个帮扶单位、22165名驻村干部,其中第一书记7366名,实现了贫困村第一书记全覆盖。
“我们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充分利用扶贫对象识别及建档立卡工作成果,建立健全全省农村贫困人口、贫困村信息平台,为社会提供全面、准确、真实、透明的信息源。同时我们还将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激励支持社会扶贫的机制和措施,为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营造良好的政策、法律和社会环境。”吴时茂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