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这首朗朗上口的民谣唱出了元宵节的喜庆和民俗。一般来讲,出了十五就算过完年。因此,在老百姓眼里,它的重要程度仅次于春节。这么重要的节日,咱河北的老百姓们是如何过的呢,都有哪些好玩的民俗和讲究呢?一起来看看吧!
河北这些特色元宵习俗你知道多少?

赞皇县“拉碌碡”,拉碌碡是一种表现劳动生活的舞蹈,主要活动在元宵节,它以打击乐伴奏,有大鼓、大锣、铙、水镲等。
永平府“度百厄”,元宵节期间,永平府有病的妇女群聚窑下,称“陶灸”。儿女交错度桥,称“度百厄”。也有人以纸裁剪为九条纸绳,信手打结以卜休咎,称“结羊肠”。
井陉“拉花”,传统井陉拉花属秧歌范畴,以“拧肩”“扭臂”“翻腕”“吸腿”“撇脚”等动作为主要舞蹈语汇。拉花道具繁多,各具象征寓意。如伞——风调雨顺;包袱——丰衣足食;太平板——四季太平;霸王鞭——文治武功;花瓶——平安美满。

邯郸武安傩戏,傩戏是在傩舞的基础之上发展形成的戏剧形式,主要特点是角色都戴木制假面,扮做鬼神歌舞,表表现神的身世事迹。
张家口打树花,打树花是张家口元宵节最为具有观赏价值的一种活动,匠人们将废铁熔成的铁水一勺勺泼洒在古老的城墙上,甩溅出绚丽多彩的火花,活动场面极其壮观。

广平踩跷,可谓是一道丰富的元宵节“大餐”。高跷在广平县已流传了几百年,其中以店西村最有名。踩高跷时,人们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像吕洞宾、何仙姑、红娘、济公、张生等。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
这些地方可以赏灯赏月享团圆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过元宵节,这有灯有月才够味儿。据天文专家介绍,继连续三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之后,从今年起连续三年的元宵月则迎来“十五的月亮十五圆”。也就是说,这个元宵节,你可尽情赏灯赏月享团圆

热热闹闹大庙会,欢欢喜喜闹元宵

“元宵到,花灯俏,跑旱船,踩高跷,熙熙攘攘人涌动,大街小巷真热闹。”说到“闹”元宵,怎能少了这热热闹闹的大庙会↓↓↓

有这么多好玩的、好看的,这个元宵节你还能淡定地宅在家里吗?还不快带上爱人带上娃,一起徜徉这人间“银河”,感受元宵节的团圆暖意!单身的朋友也不要错过,说不定有意外的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