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新一代的乡村教师,他们在撑起中国乡村教育的未来!
NO.1
冶能增,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人,2009年从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心系家乡的他考了特岗教师,来到了比老家更边远的山区学校坪山小学,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
那时坪山小学刚建校,条件很艰苦,一栋旧教学楼,六间教室却只招到了3个年级的学生,孩子们学习基础差,家庭条件更是艰难,家长对教育也不怎么上心,学校只有一个土操场,遇到下雨天泥泞不堪,其他教学设施可说是一片空白。
学生的生活更不容易,每天走山路上学,学校还没开食堂,学生们只能自己带午饭,不少人装几个土豆中午烤了充饥,更可怜的直接中午不吃饭扛过白天。
内忧外患、困难重重,站在泥泞的操场上,看着在校园里打闹的娃娃们,二十三岁的冶老师第一次真切感觉到了自己肩头的责任,也坚定了一个信念:要让这些可爱懂事的孩子们接受好的教育,有一个好的未来!

那一年,冶老师接下了学校的一年级班,既当语文老师,又当班主任,碰到其他老师有事的时候,他要上数学,也教体育,别人眼中的苦差事他却干得热火朝天。
为了调动孩子上课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冶老师在教学中逐渐摸索出了分组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帮扶进步;
为了让低年级小朋友懂得团队的重要性,冶老师从网上购买了击鼓颠球设备,带着孩子们在玩耍中感悟学习。
发现学生作文差,阅读能力弱,冶老师又上网细细查找了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自费买了一批图书,在班级里开展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读书。
碰到学生或家长生病,家庭困难影响上学的情况,冶老师会伸手帮忙,给钱给物,只为学生们能安心念书,贫困家庭能度过艰难。
冶老师的电脑上有个固定的文件夹,里面存放着班级学生的日常照片,那是他利用课余时间见缝插针拍的,他说“要把学生日常生活拍下来,等到他们六年级毕业了,做成个电子相册放给他们看,这就是他们的点滴童年。”
身处乡村地区,在日常工作中,很多人看到的是贫困和艰难,于是习惯了胆怯和退缩,但冶老师却始终心怀希望,有问题咱就想办法解决,不懂了就去问、去查;想清楚了就努力去做、认真去改变!
NO.2
然而乡村教育发展不容易,仅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主动求助是冶老师寻求改变的另一大法宝。
冶老师的微信里有不少基金会的公众号和基金会的工作人员,都是他自己主动查找并关注的,这是他主动担起的“副业”——为学校为学生寻找合适的公益帮扶资源。
几年时间里,熟悉互联网的冶老师陆续为坪山小学募集到了价值超8万元的物资,学校添了新电脑,换了新桌椅,还有了一排排适龄儿童阅读的图书。

▲捐赠来的图书
烛光奖的消息就是冶老师在TCL公益基金会的公众号推送中看到的,当时冶老师最大的兴趣不在多少奖金,多厉害的奖项,而是烛光奖的奖励中提到的给获奖教师提供专业的课程培训。
想要更好的教导学生,就必须不断给自己充电,在乡村小学的封闭系统里,即使有心学习提高,自我摸索的效果也很有限,申报烛光奖被冶老师视作一次难得的充电机会。
2016年,经过多层审核评选,冶老师凭着自己在教学中独创的小组教学法和教学贡献,获得了第三届TCL希望工程烛光奖-创新奖,并被邀请到北京参与颁奖典礼。

▲冶老师在课堂实行小组学习法
回到学校,冶老师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校长,把8000元奖金全部捐给了学校,用作学校办公经费,采买学生图书;之后冶老师又在校内进行了主题分享,将在北京的所见所学毫无保留的分享给了学校其他老师,以这样的方式将烛光奖拆分给了学校所有人。

烛光奖于他人可能是个人奖项,但对冶老师来说,烛光奖是他给学校募集到的又一个价值不菲的资源。烛光奖让冶老师意识到了,只是单纯的募集资源并不能彻底改变乡村的未来。唯有培养老师,让老师们更优秀,让老师们愿意扎根乡村,为教育出力,才能有效的改变乡村教育的未来。
NO.3
可优秀的老师们都上哪儿了呢?和冶老师一起来坪山小学的有5位特岗教师,最后只有冶老师一人留下来了。特岗教师三年期满,因为喜欢自己的工作,冶老师选择成为公办教师,将接下来的人生也交给了乡村教育。
在学生眼中,冶老师是亲切的,聪明的;在同事眼中,冶老师是热情的,乐于奉献的;可在家人眼中,冶老师有时却是不合格的。毕业多年,积蓄没攒下多少,家里的房子还没钱修盖,身边的朋友陆续成家立业,而冶老师还守着微薄的工资,忙碌却困窘着。

亲人的质询、生活的压力、繁重的工作一起袭来,冶老师遇到了工作以来的最大危机。
转机还是在2016年,第三届烛光奖推出了“烛光微贷”,获得烛光奖的乡村教师可申请公益小额贷款,用于解决乡村教师及家庭在重大疾病、生活消费、技能培训等方面的资金需求。
冶老师看到了改变生活的又一个机会,经过一番申请后成了第一批申请“烛光微贷”的获奖老师。有了这笔利息低于银行的公益贷款,冶老师终于在老家盖了新房。
2017年,冶老师在新房举办了婚礼,如今夫妻俩都在坪山小学教书。近十年,冶老师终于从一穷二白奋斗到了如今的家庭、事业皆美满。
冶老师是幸运的,还有很多像冶老师这样的优秀乡村教师,他们满心希望学生们能接受好的教育,希望学校有好的发展,但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甚至连自己的生活都无法很好的顾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