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人民代表网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公民与法治杂志社主办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7803958
首 页 人大要闻 国内综合 立法动态 监督纵横 本网专栏 警方视野 检察平台 法院在线   社会 财经 教育   健康
河北要闻 市县人大 论坛新声 代表履职 代表风采 法治时空 公民权利 反腐倡廉   文化 环保 公益   公民与法治
燕赵人民代表网>>文化

对繁花似锦的宋朝 来一次审美

来源:河北新闻网-燕赵都市报  2020-4-29 10:36:37

  点茶

  正在热播的古装剧《清平乐》收割了不少网友的喜爱之情,这是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之后又一部以北宋为背景的电视剧。两部剧出自同一位导演张开宙之手,观众纷纷表示“是那个味儿”。这个“味儿”是什么?是通过无数细节勾勒的一幅宋朝画卷,从朝堂宫廷到街头市井,都营造出古朴典雅的气韵风格,呈现出北宋雅致的生活方式。晏殊、范仲淹、欧阳修等,这些星光璀璨的名字,或铁骨铮铮,或文笔风流,或经天纬地,或忧国忧民,他们共同勾勒出北宋士大夫的文人风骨和政治理想,所散发出的人文情怀令今天的国人都感动不已。

  美在宋词

  “清平乐”,是一种歌的曲调,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后也用作词牌名。词,最早产生于唐代,又叫做“曲子词”,“词”是简约的称呼。宋仁宗在位42年,几乎是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最为璀璨的时期,涌现出了晏殊、范仲淹、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黄庭坚、包拯等青史留名的人物和众多耳熟能详的大词人。这些灿若星辰的名字,能勾起观众对学生时代语文课本的回忆,也就有了“全文背诵天团”的吸引力。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阑干影入凉波。”《清平乐》中,喻恩泰扮演的晏殊,在即将被贬出京的前夜,在细雨中,摇着卦筒吟唱起这首《浣溪沙》。历史上,他不仅是我们熟知的词人,还是宋仁宗的老师,更是一位政治家。在教育和军事方面成就卓越,他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在对西夏国的战事中,晏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他还提拔了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众多名臣。

  不仅晏殊,范仲淹、欧阳修等这些我们在语文课本里熟悉的词人也都在《清平乐》中一一登场,展示了他们为官参政的人生另一面。

  范仲淹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但在《清平乐》中,他的第一幕戏也有反转:他头戴斗笠,身穿粗布衣,拉着驴车来到应天府教书,被小学子们出言耻笑,甚至认为他是假冒的。但他毫不介意,最后还是晏殊出面证实了他的身份。

  欧阳修的出场意气风发,乡试、会试都是头名,只待殿试之后“连中三元”。他对自己充满信心,大笔一挥就在市集贩售的袍子上题词“状元袍”,坊间对他,甚至晏殊对他都颇为推崇。可把持朝政的太后、宰相吕夷简在仁宗身边旁敲侧击,“写了艳词的状元怕是有违朝堂体面”。仁宗审度后一锤定音,把欧阳修摘出前三,判为第十四名。文人的风流桀骜、太后与皇帝的暗流涌动,尽在欧阳公高开低走的初亮相里。历史上也有相似的情节,在晏殊的回忆文章里,欧阳修未能夺魁,主要是锋芒过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

  虽然欧阳修自己在科举上不尽人意,却乐于发掘、推荐青年才俊。“唐宋八大家”里面,苏轼、苏辙、苏洵、曾巩、王安石全部出自他的门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相中、提携而名扬天下。

  “服”以载道

  宋代男女服饰,粗看与唐代相比没有太大变化,服制也都遵从礼制等级,但因受到宋明理学的影响,服饰特色还是与唐代大有不同。宋代的服装面料色彩多以淡蓝、浅黄、青、藕色、淡粉、墨绿与白色这类素雅颜色为主,纵观宋代服饰,男女皆讲求修身。《清平乐》最大限度上还原了宋朝服饰的风格,《国家宝藏》服饰顾问陈诗宇参与了《清平乐》礼服部分的考证,并提到宋朝礼制极繁,细节极多,要真正完全还原很难,但作为影视剧来说能执行到大体接近的程度已是一次很难得的尝试。

  宋代天子朝服(通天冠服)是皇帝在大朝会、大册命等重大典礼时穿着的服饰。通天冠又名卷云冠,冠上缀卷梁二十四道,高一尺,卷梁宽一尺,戴时用玉犀簪束之。所穿纱袍用绛色,衬里用红色,领、袖、襟、裾均缘黑边,下着纱裙及蔽膝也用绛色。颈项下垂白罗方心曲领一个,腰束金玉大带,足穿白袜黑舄(即鞋子),另挂佩绶。《清平乐》也非常仔细地还原了宋仁宗的常服,从服饰上重现了宋人的穿搭美学。

  宋代皇后的朝服和头冠也算是别具一格,连同宫女在内,凸显时代摩登。从《清平乐》剧照,我们就能看出皇后的凤冠、翟衣、首饰、珍珠面靥都十分完美地还原了宋代皇后的妆奁服饰。

  朝臣服装样式基本相同,只通过冠冕佩绶等部分的细节来区分身份级别,所以看起来大家穿的差别都不大。

  宋代女子喜着襦衣(短衣)、褙子(类似现代两侧开叉的薄外套)等衣服,穿搭风格不似盛唐妇女爱好袒露,可以说是把一切的“张狂”都收敛起来。宋朝女子除了在头发上装饰钗、簪、步摇外,还盛行戴花冠。

  宋人的“生活四艺”

  诗人吴自牧曾在《梦粱录》中写道:“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这“四般闲事”就是宋人的“生活四艺”。

  焚香

  在宋朝,焚香已经变得十分日常。文人雅士们平时的聚会活动之一,就是点起沉香一同读书作画。

  点茶

  《清平乐》中多次出现饮茶的情节。宋人点茶,不同于传统的泡茶,“点茶”是先将茶叶磨成粉末,再投入碗里,注水壶是宋人独有的“汤瓶”,水流极细,注水时犹如蜻蜓点水,故称点茶。

  挂画

  挂画这件事不仅是士大夫们家庭财力的展示,对于普通人家来说也是重要的生活内容。开封、杭州等大城市既有负责租赁名画、屏风等珍贵物品的“帐设司”,还有专门帮你挂画、插花的“排办局”。每当宴请客人时,花点银子布置一番,便能收获宾客们的交口称赞。

  插花

  中国插花艺术始于隋朝之前,主要用于祭坛佛前供花,唐代时花艺在宫廷内大受欢迎,到宋代更普及至一般文人雅士。宋朝插花不似唐朝那么富丽堂皇,更注重花朵的线条之美,突出“清”“疏”,形成清丽疏朗而自然的风格。

  国学大师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人对生活的不将就,才是生活最深的品味,才是精致生活该有的样子。

责编:陶影
 
 
:::::关于本站 | 业务推广 | 本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公民与法治》杂志社主办
©燕赵人民代表网 yzdb.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1-8780395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780395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zdb@163.com
ICP备案号:冀ICP备13010025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13010402000951   许可证编号:冀新网备132016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