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七年了,我母亲被撞身亡七年了,被告人还在逍遥法外......”放下电话,再看看办公桌上薄薄的一本案卷,就知道这不是一起看似简单的交通肇事案件。
2014年12月的某天,被告人肖某驾驶一辆机动车与横穿道路王某骑行的电动自行车发生交通事故,王某经抢救无效死亡。就这么一起简单的交通肇事罪案件,为何拖了七年之久还未解决?经过和本案的公诉人了解,被告人在保险公司赔偿完毕后就消失了,公安机关对其上网追逃后,终于在今年找到被告人肖某,然而肖某又因其是未成年人的唯一抚养人而采取了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这让被害人家属非常的不理解,因为被告人肖某没有得到被害人家属的谅解,所以公诉机关建议对被告人肖某判处实刑,如果得到被害人家属的谅解,可以适用缓刑。
对本案的特殊情况有了了解后,更是知道这不是一起可以一判了之的案件。对于被害人家属来说,母亲被撞身亡,肇事者七年未受到法律制裁,对自己对家人都没有一个交待。对被告人来说,判处实刑,意味着未成年的女儿没人照顾,这一问题又该如何解决?于是主办人分别找到双方当事人,讲清案件的利害关系以及特殊性,希望双方能够和解,使案件圆满结案。但是调解工作就像这起案件一样,迟迟没有结果,看着办案系统中的审限一天天减少,也想过一判了之,但最终想想这涉及到两个家庭,调解工作再难也要继续。在主办人与被害人儿子多次交流过程中,了解到其在母亲去世时还小,对于这件事一直自责,所以主办人从一个年长者的角度出发与被害人儿子谈心,告诉他每一个母亲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活在自责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开始新的生活。就是这句话打动了被害人儿子,没过几天在案件审限即将届满时,被害人家属同意谅解被告人肖某,最终被告人肖某因犯交通肇事罪,被本院适用缓刑。
收到判决的那天,主办人又接到了电话,“法官,我终于对母亲有一个交代了,我终于可以走出过去,开始新的生活了。”仅仅是一纸判决书,帮助了两个家庭,使失去母亲的孩子开始新的生活,使另一个孩子没有因此失去母亲的照顾。虽然我们能给予的只有这一纸判决书,但是希望我们的努力,可以温暖他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