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达作为诉讼的必经程序,贯穿于诉讼各个环节,是诉讼各环节之间的桥梁,也是承接实体与程序的纽带,因当事人住所搬迁、外出务工等原因造成人员流动性较大,从而产生了法律文书送达难的问题。尤其是在直接送达工作中,人难找、地难寻、受送达人去向不明、同住家属身份难以确定等难题影响着送达效果,从而影响着司法审判效率的提高。
近日,滦南法院司各庄法庭依托网格化管理,创新运用网格化送达模式,将网格化管理工作对接到审判工作当中,依托网格“民情地图”,发挥基层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成功打通法律文书送达最后一公里, 在维护被送达人的诉讼权益的同时,确保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内,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在司各庄法庭受理的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诉前调解阶段中,被申请人系司各庄法庭辖区某村村民,申请人人在外地,法庭按照申请人提供的联系方式无法联系被申请人,申请人也无法提供其他有效送达地址和联系方式。针对此情况,司各庄法庭立即与被送达人住所地村委会取得联系,借助网格员“人地两熟”的工作优势,由基层网格人员协助进行送达。在送达完成后,办案人员更加了解了案件基本情况,并对双方当事人开展诉前调解工作,经过法庭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调解,仅用一小时便将双方当事人矛盾纠纷解决,既有效节约了司法资源,又减轻了当事人诉累,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受到双方当事人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