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人民代表网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公民与法治》杂志社主办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7803958
首页
人大要闻 国内综合 聚焦河北 市县人大 立法经纬 监督纵横 代表履职 社会
法治时空 本网专栏 警方视野 检察平台 法院在线 基层动态 财经 文教
燕赵人民代表网>>本网专栏

“小快灵”立法绘就美丽河北多彩画卷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立足地方特色探索“小切口”立法

来源:《公民与法治》2023年第5期   作者:吴桐 梅晓  2023-6-7 9:51:49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正成为旅游新风尚。

  2022年,河北所有设区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部退出全国重点城市“后十”,实现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性突破;

  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三地PM2.5平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降幅均达60%以上;

  白洋淀首次发现极危物种青头潜鸭,衡水湖保护案例亮相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

  美丽河北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这些亮眼成绩取得的背后是一部部精品良法的久久为功。近年来,河北省人大常委会立足地方特色,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在生态文明领域积极探索 “小切口”立法,形成一批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的地方性法规,有力守护着京畿大地的生态环境。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杨金深介绍:“小切口立法能够高效利用立法资源,直面问题作出规定,其核心要义是运用法治思维务实地推动地方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切实做到立良法、促发展、保善治、为人民。”

  “小切口”做大文章

  “以前天总是灰沉沉、雾蒙蒙的,现在水越来越清、天空越来越蓝,看得到天上的星星和水里的鱼,身边的环境真是越来越好了!”家住石家庄市鹿泉区的居民杜庆说起环境的变化,掩饰不住喜悦之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京津冀地区就开始抓大气污染防治,三地居民见证了天空从灰至蓝的“蜕变”历程。事实上,这样的“蜕变”离不开法治的护航保障。

  京津冀三地人大常委会围绕大气污染防治,聚焦机动车污染治理,出台国内首部区域协同法规,即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打造了“一个文本、三家通过”模式的首创成果,共同对重型柴油车及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叉车等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排放进行规范治理,为三地人民享受蓝天白云提供法治保障,创造了区域协同立法的成功范例。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为此,河北省以白洋淀流域防洪排涝和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为切入点,出台《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统筹推进白洋淀上下游、左右岸、淀内外全流域治理,确保补水、治污、防洪三位一体施行,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最严厉的处罚保护白洋淀。如今,在法治的加持下,白洋淀新苇吐绿、水鸟翩跹,淀区水质由劣Ⅴ类提升到全面Ⅲ类,极危物种青头潜鸭也在此地落户安家,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水质发生历史性变化,“华北之肾”功能加快恢复。

  “小切口”是大成效

  “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是习近平总书记寄予河北的殷切期望。近年来,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小快灵”立法成绩斐然:加强“两区”建设,有法律“红线”规范;防治大气污染,有法律刚性约束;改善水生态环境,有法律“利剑”保障。

  河北省共有草原面积4266万亩,其中张承地区有3358.4万亩,约占总面积78%,肩负着为首都保水源、阻风沙、送清风的重任,尤其是坝上地区的生态现状,直接影响着涵养水源、阻挡风沙的效果。为此,立法加强草原建设和保护,出台《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张家口承德地区草原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决定》,是建设好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应有之义。法规坚持严字当头,严格落实责任,严肃查处违法行为,规范了建房、采土、建设旅游服务设施等12类禁止行为;对于法律责任,既设置了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和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相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又规范了临时占用草原修建永久性建筑物和逾期未恢复植被等行为受罚力度,坚决筑牢全省草原生态屏障。

  从昔日的黑土滩到如今的风吹草低现牛羊,从曾经的荒山秃岭到如今的茵茵草原绿意浓,河北草原天路一度跃升为旅游必去的“打卡”之地!河北省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两区”建设要求,立足实际,注重实效,还出台了塞罕坝森林草原防火条例、关于加强太行山燕山绿化建设的决定等法规,在草原保护、山脉绿化、湿地涵养、水环境治理等方面织就法规之网,形成了全方位、深层次的治理格局。

  在2023年2月21日的日常监测中,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局的工作人员监测到50只小天鹅在湖面上栖息。这是今春首批来到衡水湖的候鸟。在碧波荡漾的水面,小天鹅时而在水中畅游,时而在空中飞翔,成为一道亮丽风景。“衡水湖是华北平原唯一保持沼泽、水域、滩涂、草甸和林地等完整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衡水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鸟儿种类达到333种,这里已经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上的重要中转站和停歇站。这群小天鹅的到来,标志着春季鸟类迁徙已经开始。”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局湿地生态监测科科长张余广自豪地说,“衡水湖每年春季鸟类迁徙由2月中旬持续到4月中下旬,3月份为高峰期。接下来,青头潜鸭、白琵鹭、大天鹅、白鹭、夜鹭等越来越多的鸟类将陆续迁徙而至。”2021年年底,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出台《衡水湖保护和治理条例》,为推动解决衡水湖保护和治理突出问题、保护衡水湖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法治支撑。条例的法律责任涵盖了各种违法情形,比如,在自然保护区违法建设、不服从管理机构管理、禁采区凿井取水、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危害鸟类、破坏保护区和破坏湿地的法律责任,从事规模性养殖活动、非法引进释放丢弃外来物种、违法排污和修筑围堤围埝的法律责任,确保衡水湖“管得住”“管得好”。如今,衡水湖的沼泽、水域、滩涂、草甸等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物种数量增加到1700余种。在2022年12月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上,衡水湖保护案例精彩亮相,吸引了世界目光。

  除了为白洋淀、衡水湖立法外,在加强水生态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方面,仅在水污染、管理、治理、保护等环节,河北省人大常委会陆续出台四部地方性法规:《河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河北省地下水管理条例》《河北省河湖保护和治理条例》《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滦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决定》。事实上,河北省正在不断织密生态保护的法治之网,全面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

  水变清了,天也要变蓝。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将“蓝天保卫战”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予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张家口市考察时指出:“治理大气污染,不能光‘等风来’,要聚焦问题抓要害、找准病根开药方。”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抓住扬尘污染的小切口,及时出台《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扬尘污染防治的决定》,分类细化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对建筑工程施工、市政工程施工、公路水利工程施工、工业企业料堆场、码头、露天矿山、道路公路养护保洁、物料运输等领域的扬尘防治措施进行了规范,以便企业好执行,部门好监管,责任好落实。河北省还陆续出台《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船舶大气污染防治的若干规定》等。“扬尘污染防治是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是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护公众身体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杨金深指出:“这些小快灵法规篇幅不大,有的仅20余条,但立法目的明确,问题指向清晰,切口小、发力准、行得通,一部法规解决一类问题,对有效防治大气污染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今,河北省的空气质量呈现了2013年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好水平。2022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36.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2%;优良天数270天,同比增加1天,优良率达74%;重污染天数4天,同比减少5天;所有设区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历史性全部退出全国重点城市“后十”,实现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性突破。

  “小切口”有大情怀

  绿色低碳关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色,关乎生态环境保护的本色,也关乎民生福祉的底色。一直以来,农村厕所简陋脏乱,是乡村“颜值”提升的一块“绊脚石”。这几天,施工人员正在对居民张国民家的厕所进行改造。作为“厕所革命”的受益者之一,通过改造,张国民家用上了冲水蹲便器,厕所旁边也修建了化粪池。张国民对改厕这一民生工程赞不绝口。而这一民生工程的快速推动,得益于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出台的《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深入推进农村改厕工作的决定》。小厕所连着大民生,农村改厕是民生工程,容不得半点马虎,特别是针对“一些新厕所建好了却不实用、不能用,成了摆设”“全省各地对厕所建设标准、技术模式、产品装备等要求不尽相同”等问题,法规进行了一一破题,真正让政策落得了地、落得下去,把好事实实在在办到了百姓的心坎上。

  为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河北还修订了《河北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促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出台关于矿产开发管控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定,巩固矿山综合治理成效;出台全国首部港口污染防治省级法规《河北省港口污染防治条例》,推动绿色港口建设等。

  “为了保证这些小快灵法规真正发挥作用,我们坚持开门立法,深入街道、乡村调研,多渠道广泛征集建议,真正做到群众期盼什么,立法就跟进什么。”杨金深介绍说。

  “本省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均可以提出立法建议项目”,这是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公开征集2023—2027年立法规划和2023年立法计划建议项目公告中的要求。

  为进一步敞开立法大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河北省人大常委会还设立了8个立法基地,建立专家顾问库,成立备案审查专家库,并在推动正定县正定镇“人大代表之家”成为全国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基础上,建立13个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今年还将启动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年活动,真正在群众家门口搭建起反映立法意见建议的“直通车”,让立法工作直抵民心。(作者单位:河北省人大常委会立法研究中心)

责编:檀旭涛
 
 
:::::  关于本站 | 业务推广 | 本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公民与法治》杂志社主办
©燕赵人民代表网 www.yzdb.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1-87803958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7803958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zdb@163.com
ICP备案号:冀ICP备13010025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13010402000951   许可证编号:冀新网备132016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