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和融合应用高地
河北省“人工智能+”行动计划出炉
河北日报客户端讯(记者冯阳)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持续刷新着大众的生活体验和生产方式。从省政府新闻办10月10日召开的河北省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5—2027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河北省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于近日印发实施。
《行动计划》坚持以产业、教育、科技、民生、治理等领域为重点,大力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面赋能我省八大重点产业,深化京津冀人工智能产业协同,着力建设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和融合应用高地。
当前,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的协同发展日趋加速。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对外发布。立足河北算力规模领先、产业基础雄厚、应用场景丰富、市场空间巨大等优势,由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该《行动计划》,促进人工智能加速赋能千行百业。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段占东介绍,《行动计划》起草过程中注重体现“三个坚持”。坚持贯彻落实国家部署,紧密结合国家实施的“东数西算”工程、国务院深入实施的“人工智能+”行动,推动重大部署、重大行动在河北落地。坚持与河北实际相结合,重点在示范效应强、数据基础好、应用价值高的钢铁、化工、汽车制造、医药健康等行业开展创新性应用。坚持创新融合发展,通过创新应用场景引导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向河北聚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人工智能+”行动如何在河北扎实落地?《行动计划》从三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
推动重点领域应用。重点在钢铁、化工、汽车制造、机器人、新能源、农业、教育、医药健康等行业开展创新场景应用,计划实施百项“人工智能+”示范项目。例如,在钢铁领域围绕高端钢铁新材料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过程控制等关键场景,支持企业开发行业大模型;在新能源领域聚焦风电场智能监控、光伏运维优化、储能全周期管理等关键场景,支持企业开展风电场风速风向预测、光伏电站自动清洗等技术攻关。
强化创新应用示范。聚焦我省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的优势地区,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引领区,加速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落地。重点推动雄安新区、廊坊等地强化人工智能研发能力,打通算力、数据、模型及应用全链条环节,实现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的率先突破。石家庄、保定、唐山、张家口等地发挥应用场景丰富、数据标注基地、算力中心聚集等优势,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
强化支撑能力建设。夯实算力供给基础,推进张家口—廊坊算力供给廊道建设,加快打造环京地区智能算力集聚区,推动建设京津冀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加强数据体系建设,推出一批高质量数据集和语料库,推动可信数据空间运营者与数据服务方开展价值协同和业务合作,加快建设保定国家数据标注基地;搭建应用赋能平台,在人工智能领域建设一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梯度引育优质企业,引育一批人工智能领域科研实力强、竞争力强、品牌知名度高的创新型企业,孵化一批科技属性强、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完善人工智能科研保障、职业支持和人才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