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易县法院通过庭前调解、释法说理的方式妥善化解了一起被告远在国外的离婚后财产纠纷案件,不仅实质性化解了矛盾纠纷,避免了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还切实减轻了当事人诉累,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案情简介
据悉,原告靳某与被告周某原系夫妻关系,二人因感情破裂于2022年在民政局办理了离婚登记,离婚协议约定房产归被告所有,汽车归原告所有,被告需另支付原告五万元,两年付清。两年期限已过,当时约定好的五万元被告却迟迟未支付,原告多次催要,被告以各种理由推脱拒绝,一气之下,原告将被告诉至法院。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通过阅卷发现该案事实清楚、证据充足,但双方当事人因沟通不畅导致矛盾十分尖锐,再加之被告常年身处国外,与国内存在较大的时差,这给案件的推进带来了新的挑战。 承办法官深知如若一判了之,不但不能从根本上化解矛盾,甚至极有可能导致矛盾再次激化升级,要想妥善解决这起纠纷,就必须克服时差障碍,与被告进行有效的沟通。为此,承办法官常常在凌晨时分通过短信与被告进行交流。每一条短信,承办法官都仔细斟酌用词,耐心地向被告解释相关的法律规定和诉讼流程,认真倾听被告的想法。在一次次的沟通中,承办法官以专业和真诚逐渐消除了被告的疑虑和抵触情绪。与此同时,承办法官也积极与原告进行沟通,从法理、情理对其进行引导和劝解。经过承办法官反复的协调和沟通,原、被告双方终于放下成见,接受调解意见,被告当即一次性履行完毕,原告主动撤诉。至此,该起纠纷最终圆满化解,双方当事人再无“纠葛”。 下一步,易县法院将继续坚持“如我在诉”理念,切实增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能力,推动实现矛盾纠纷的实质性化解、根源性化解,有效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以司法力量护航家庭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