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支持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发展”“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热词、新提法引发人大代表热议。河北省代表团代表在审议时说,这些推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为下一步工作目标划下了重点,也为河北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指明了方向。
“过去的一年里,河北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开展钢铁等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依托绿电优势发展算力,综合算力指数跃居全国第一,垂直大模型在钢铁、化工等领域应用已经产生直接效益。”在全国人代会上,河北省交出了一份产业发展“向新而行”的成绩单。
河北省代表团代表认为,河北省初步形成以绿色能源、数字经济、高端制造为核心的产业新格局,随着雄安新区建设和京津冀协同深化,河北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上将释放更大潜力。代表们畅谈新质生产力,聚焦高质量发展,围绕新兴产业、数字赋能、智能制造、产业集群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打造全国“算力高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算力是集信息计算力、网络运载力、数据存储力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力。工业领域的智能制造、能源领域的电网管理、交通领域的智能信号控制,以及生活中常见的个性化商品推荐、精确制定出行路线、门禁系统人脸识别、打车软件分派车辆等,都离不开算力的支持。算力像水、电一样,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极大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在推动科技进步、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河北省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积极承接北京数据资源、算法训练与建模等产业的转移疏解,开启了算力“加速度”。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综合算力指数报告(2024)》显示,河北综合算力指数排名全国首位;在城市算力分指数排名上,河北省的廊坊市、张家口市分别位居全国第一和第二。
2023年10月13日,位于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数据产业园的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式上线运营。这是河北首个获科技部颁发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已纳入全国人工智能算力战略体系,面向京津冀人工智能企业提供普惠算力服务。近年来,廊坊市数据产业迅猛发展,吸引华为、润泽、联通等多家业界头部企业,占据了京津冀大数据产业的发展高地。
算力依赖高耗能,需要为24小时不间断处理数据的服务器进行散热降温。因此,数据中心也被称为“电老虎”。在“双碳”背景下,控制数据中心的能耗,促进绿色低碳算力发展势在必行。张家口拥有得天独厚的风能等绿色能源,也是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在张北县的国家风光储输示范电站内,百米高的“大风车”将风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绿电,为发展算力经济提供了坚实的电力基础。此外,张家口还拥有冷凉的自然条件、临北京的区位优势,因此,吸引了阿里、腾讯、秦淮数据等头部企业入驻。在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委员会主办的2023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国大会上,张家口市被授予“算力高质量发展先锋”。不久前,张家口市大数据产业又添新成员,国家一体化算力网络京津冀枢纽张家口中明算力中心项目开工。项目建成后将高效满足京津冀区域的科研机构、互联网公司进行大模型训练、训推一体等先进技术应用场景,为张家口大数据集群增加更多发展优势。
至此,河北省凭借绿电资源、区位优势和政策红利,已形成“张北—怀来—廊坊—雄安”算力产业带,成为全国绿色算力高地。
全国人大代表、张家口市市长李克良表示,张家口将以大规模绿色算力为切入点,统筹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治理与服务、数据价值化,着力打造算力调度先行示范区、绿色低碳创新样板区、数字服务产业集聚区。实施“数据要素+”行动,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加速把算力优势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高级技能带头人夏立认为,有了坚实的算力基础,可以更好地引领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夏立代表介绍,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也正在积极推动算力资源在科研和制造场景中广泛应用,让强大的算力为先进制造业加力赋能。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实施11年,夏立代表建议进一步加强与京津合作,提高算力资源配置和算力调度水平。加快形成算力资源的协同集聚效应,打造全国算力高地,加速把算力优势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创造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河北在算力方面优势明显,要充分利用好算力资源优势,在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赢得新优势。”
机器人产业“大有可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前不久,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在春晚的表演给人们带来了强烈震撼;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横空出世,打破了科技界对AI产品“高投入、长周期”的固有认知,引爆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热潮。机器人、AI也成为参会人大代表关注的热点话题。
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近年来,河北省立足制造业优势和丰富场景资源,打造了具有河北特色的系列机器人产品,并形成一定的产业聚集效应。2024年1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确定以市场推广带动产业布局的思路,围绕拓展场景推广、强化产业配套、强化科技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河北机器人产业实现营收146.4亿元,同比增长42.3%,连续两年保持40%以上的高增长率。
作为中国最早研制特种机器人的企业之一,唐山的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的产品覆盖矿用抢险机器人、消防灭火机器人、危化巡检机器人等,打造了齐全的特种机器人产品线,其中的全地形履带式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采用四履带式载体机构设计,越障能力强,导航系统在野外实现厘米级定位。唐山开元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焊接机器人系统供应商之一,产品应用于汽车、船舶制造等领域。目前,唐山市拥有机器人相关企业200多家,省级以上机器人研发机构21家,焊接机器人、特种检测机器人、抢险救援机器人等产品畅销国内并远销海外。
河北省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制造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直以来,机器人“关节”减速机大多依赖进口。位于石家庄市高新区的河北智昆精密传动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高精密减速器,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产品性能世界领先,解决了国内工业机器人制造行业的“卡脖子”难题,实现了中国工业机器人用高精密减速器的国产替代。
随着机器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机器人+”应用场景也不断拓展。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引入“骨科手术导航机器人系统”,提升手术精准度;金隅冀东(唐山)混凝土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应用自动取试机器人,实现混凝土质量检测自动化;河北阿凡达机器人公司开发幼儿园晨检机器人,兼具健康监测与安全管理功能。
2024年,首批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园挂牌,2024年机器人产量成倍增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机器人产业创新成果转化也得以迅速实现。 河北省代表团代表认为,河北机器人产业大有可为。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学科带头人、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八研究所科技委主任郭建增建议大力吸引机器人智能制造企业落户河北,延伸产业链条,同时搭建“机器人+智能制造”成果转化的公共服务平台,并组织产业生态大会或赛事活动,吸引创新成果在河北转化。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DeepSeek技术的引入,让机器人更接近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开辟了更多全新的应用场景。在AI技术的加持下,机器人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更自如地应对各种任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乐凯集团董事长侯景滨认为,AI时代需推动科技端与产业端的融合,既要夯实基础技术研发,也要强化产业化工程化能力,以机器人等智能终端为突破口,实现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结合。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韩旭认为,人工智能不仅是引领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更在千行百业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韩旭代表建议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在重点行业打造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深化垂直领域大模型研发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助推多个领域释放新的发展动能。
此外, 河北省代表团代表还建议推广机器人“共享制造”模式,通过技术、设备、物流等全流程服务降低中小企业成本,加速智慧药房机器人、大桥焊接机器人等机器人应用场景落地。今后,通过开放诸如医疗、建筑、教育等更多“机器人+”场景,进一步拓展产业应用空间。
产业集群“共享智造”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产业集群的问题引发河北省代表团代表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
2024年,河北省107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营收突破3.6万亿元,7个集群跻身国家先进制造业方阵。2024年6月,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北省特色产业集群“共享智造”行动方案》,在全国率先聚焦特色产业集群推进“共享智造”工作,推进建设共享平台、构建共享车间、搭建共享工厂、打造共享载体。
近年来,河北省唐山市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和创新研发力度,拓展机器人应用场景,机器人产业集群持续壮大。然而,工业机器人投入高、成本高,让中小企业望而却步,但在唐山百川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可以使中小企业的机器人梦照进现实。共享工厂提供技术、设备、物流等全流程服务,设备可共享,单件、非标产品也能生产,“中小企业带着创意和想法来,共享工厂就可实现产品落地”。共享工厂的研发团队还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各种“卡脖子”问题,把“共享制造”变为“共享智造”,不仅降低企业的研发费用,还释放了科技创新活力。在共享工厂,不仅研发、生产能共享,而且物流、服务等也能共享。唐山晟群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发药机器人,由于各种原因,难以与物流企业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但借助共享工厂提供的服务,发货就有了保障。“只要我们确定好发货时间,共享工厂就能帮我们协调车辆,而且打包、装车全包了。”晟群公司总经理高兴地说。共享工厂打造了一个众创、共创的中小企业生态圈,推动形成了更多更优的新质生产力。据悉,为珠港澳大桥作高难度焊接的机器人、老年人自动化辅助沐浴机器人都出自该共享工厂。
不仅是机器人产业,河北其他一些产业集群也借助各种“共享”实现提质升级。清河羊绒产业集群通过共享生产设备、生产技术、研发设计和检测设备,实现羊绒产业资源互补共享,实现效益最大化,推动羊绒产业向着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迈进。安平丝网产业集群是河北省首个千亿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球最大的丝网生产基地,通过行业“共享实验室”和无人焊接共享工厂,降低了企业检测成本,提高了人工焊接效率,极大缓解了产业发展“痛点”。宁晋中低压及新能源电线电缆集群通过共享工厂实现一家企业拿订单、多家企业协同生产,如今拥有先进设备的共享车间11个,带动特色产业集群抱团发展。
据悉,到2025年,河北省已经涌现出无极智享门业产业数字化平台、清河羊绒针织数字化共享工厂、玉田凯勒科技共享喷涂工厂……目前,河北已有63个特色产业集群的96家企业探索开展“共享智造”,共享设备5000多台(套),参与共享企业近4000家。
3月6日,河北省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活动时,全国人大代表、邢台市市长宋华英介绍说,从邢台试点情况看,共享环节生产经营成本下降10%左右、生产效率提升30%左右。
2024年,河北省实施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培育行动,累计培育“领跑者”企业608家,带动3200余家集群企业协作发展。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生物健康产业集群的“领跑者”企业之一。全国人大代表、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卢庆国代表建议,尚未开展共享的集群要依托“领跑者”、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企业开展先行先试,因地制宜选准切入点,建设共享车间、共享工厂。
…………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代表们表示,河北将变两会“热点”为拼搏“起点”,以向新而行的姿态,锻长板、扬优势,“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