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帐村隶属河北省石家庄市高新区太行大街办事处,位于珠江大道与兴安大街交叉口西北部,全村共744户,3785人,拥有集体土地3000余亩。2006年,大西帐村新一届两委班子上任以来,在河北省人大代表,大西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志信带领下,两委班子凝心聚力、团结一心,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首要任务与使命,努力带领全体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2010年10月,大西帐村充分利用高新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开创了全省村集体创办科技园,建设科技孵化器的先例,实现了农村集体经济与科技创新资源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政府、村集体、创业者三方共赢。集体经济由负债250万,到现在固定资产累计达到6.5亿,年收入1600万。大西帐村居民幸福感提升,村内和谐稳定,荣获国家、省、市、区级荣誉50多项。
斥巨资买回“聚宝盆”
2006年,新一届大西帐村“两委”班子上任伊始,村集体经济薄弱,收入以农业为主,年收入仅40余万元(负债250万元),正常开支难以保障,各项服务功能难以发挥,提高村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更是无从谈起。自高新区成立以来,村集体土地陆续被征用,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面临“坐吃山空”的局面。为彻底改变村集体经济弱、收入少,甚至把卖地款分光吃净的现状,两委班子向全体村民庄严承诺,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让全体村民共享发展带来的美好成果。
经过反复讨论研究,并充分征求群众意见,两委班子认为将来无论干什么,都离不开越来越宝贵、越来越稀缺的土地资源,只要拥有了土地就有了干事的基础和主动权。在这一观念指导下,他们开始谋划项目,并对接先进集体经济深入调研考察学习,先后两次抓住高新区招拍挂土地机遇,利用收储土地补偿款、通过村民集资等多种渠道,共筹资3500多万元,果断拍下原来属于村集体的123亩土地,迈出了发展集体经济第一步。
土地就是“聚宝盆”。对于一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来说,如果失去了土地资源,一切筹划和设想都很难实现。大西帐村土地被分批次收储后,村“两委”没有像其他村那样将土地补偿款“分光吃净”“坐吃山空”,而是着眼集体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苦口婆心做好村民工作,以超前的眼光和独有的魄力,抓住土地招拍挂机遇,斥巨资把原本属于自己的土地买了回来,为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寻良策搞起“香饽饽”
土地有了,发展什么产业是大西帐村“两委”面临的又一难题。大西帐村位于高新区东部,紧邻东三环、珠江大道,基础设施完善,交通运输便利,毗邻一批科技机构和研发中心。是搞一些短平快的小项目,还是依托这些优势借力发展?为此,大西帐两委班子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工作。
他们反复跑高新区有关部门寻求良策,赴北京、上海、苏州、武汉、郑州等城市的先进集体经济组织学习经验,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最终确定了“高标定位、高点起步、高位求进”的发展思路,并且定位于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加速器,毅然决定创办方亿科技园。技术不足,他们就聘请高新区科创专业辅导公司给予规划指导;资金不足,他们就对建起的厂房采取“租售结合、滚动发展”的方式予以筹措,共筹措先期投入资金4551.5万元;管理人才不足,他们就选拔本村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人才进行实地培训学习。经过不懈努力,不仅高标准建起了21万平方米的孵化厂房和重要配套设施,而且成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抢先入驻的“香饽饽”。
近水楼台先得月。大西帐村“两委”班子能够立足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和科技产业优势,突破村集体经济传统发展模式,主动融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通过创办方亿科技园区这个平台,为新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基础设施,以及系列配套服务,不仅顺应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而且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与高新区发展的全面对接、深度融合,从而成功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借“外脑”开园区先河
园区建起来了,接下来是如何招商、如何管理、如何确保园区的持续快速发展。大西帐村“两委”班子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缺乏运营和管理园区的经验。为此大西帐村两委一班人,没有着意掩饰自身的短处,而是敢于正视自身不足,千方百计发挥自身长处、弥补自身短板。
在高新区支持下,李志信带领两委班子主动与科创孵化器管理公司取得了联系,经过深入洽谈,村委会全权委托科创公司对方亿科技园实施托管。科创公司不仅以其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科学管理方法,为方亿科技园全方位提供发展定位、物业服务和项目服务,使方亿科技园一步迈入了现代园区管理行列,而且其视野中的300多家企业也为园区带来了丰富的项目资源,使园区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跨越式发展。两委班子成员也从地道的农民,成长为园区的管理者、决策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是长期以来制约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大西帐村发展集体经济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但他们与别人不同的是敢于正视自身的不足,敢于突破传统观念和狭隘思维,敞开胸怀,借助“外脑”发展。正因如此,大西帐村开创了高端园区建设由“政府指导、集体投资、企业运作”的先河,妥善解决了园区规划缺乏特色、建设缺乏资金、管理理念和方法落后问题,实现了政府、集体和企业发展的多赢,为中小园区、以及“园中园”建设蹚出了一条成功路径。
提建议破发展瓶颈
园区发展起来了,村集体的收入越来越多,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好,随着信息化时代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如何更好地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如何破解新时期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等,一个又一个阻碍发展的新“瓶颈”接踵而至。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时代需求,成为两委班子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身为两委班子带头人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并没有把人大代表的身份当成简简单单的“荣誉”。如何当好选民的“代言人”,是李志信必须用实际行动来回答的问题。通过参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等专题培训班,通过在浙江等地的现场考察学习,李志信深刻领会到作为一名基层省人大代表更应身体力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如何更好引进人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等主题,他深入诚志永华、金博电子、河北通用医药等十几家企业走访、调研,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先后在省人代会上提出关于乡村振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治理电动自行车充电问题等相关意见、建议10余件,部分意见、建议得到大会采纳。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人大代表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作为一名省人大代表和村党支部书记,李志信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关乎群众利益、关乎党和政府的形象,在工作中始终秉持“为民服务”的初心理念,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有力的措施,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为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发展积极履职尽责。他先后荣获河北省“千名好支书”,乡村振兴“领头羊”,省、市劳动模范等荣誉。
勇创新树“方亿”品牌
是坐享其成,还是继续发展?在李志信带领下,大西帐两委一班人不仅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而且已经开始富有成效的创新和探索。他们瞄准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目标,针对村集体经济已经有了较厚积累的实际情况,大胆探索以厂房入股科技型企业,在缓解企业初始发展资金紧张问题的同时分享企业快速成长红利;聘请专业机构全面创新园区管理的体制机制,推进园区向现代企业转变;筹划实施“走出去”战略,寻求更大更广发展空间,全力打造“方亿园区”企业品牌,为园区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大西帐村“两委”一班人并没有把创新挂在嘴边上,而是以农民的淳朴务实和实际行动,在对创新作出全新诠释的同时,正在向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最新领域前进。我们有理由相信,大西帐村的创新和探索,必将为园区的快速发展带来新的动力,也必将为集体经济组织向现代企业转变创造更加可贵的经验。
勇立潮头走在前,奋楫扬帆启新篇。自2006年任大西帐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李志信带领“两委”班子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的新路径。目前,方亿科技园区已初具规模,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建设运营管理方亿科技园、方亿创新园和电子科技园项目,总面积共30万平方米,园区入驻企业208家,总产值20.08亿,税收1.096亿,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3600余个。村集体经济由负债250万到现在固定资产累计达到6.5亿,年收入1600万,村民福利大大提升。方亿科技园、方亿创新园、方亿电子园、方亿远华科技园荣获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