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由借款引发的离婚纠纷,在开发区人民法庭法官与调解员的不懈努力下迎来圆满结局——原本剑拔弩张的夫妻重归于好,双方亲属间的积怨也烟消云散。这背后,离不开办案法官与调解员始终如一的耐心与坚持。
事情要从一笔借款说起。原告牛某将家中买房首付款借给哥哥,妻子潘某讨要时夫妻双方矛盾爆发。虽经亲属调解暂时平息,但根源未除。2024年秋,矛盾再度升级,夫妻分居,离婚的念头浮出水面。
案件进入调解阶段后,调解员赵战国率先接手。他多次致电双方沟通,却始终难以打破僵局。随后,他组织原、被告到法庭进行“背对背”调解,细致倾听双方诉求,试图找到平衡点,无奈两人态度摇摆,首次和解也因沟通不畅功亏一篑。但赵战国并未气馁,他默默梳理案情细节,坚信这对夫妻仍有挽回的余地。
2025年7月18日,在办案法官刘博的组织下,调解重启。调解员赵战国与刘博法官默契配合,深入分析后发现:夫妻二人并非真心想离婚,症结在于牛某未能平衡好家庭关系,又碍于面子不愿低头。赵战国以“过来人”的视角拉近距离,用身边类似案例现身说法,一遍遍劝导牛某:“家庭和睦比面子重要,主动沟通才能解开心结。”他的话语朴实却暖心,逐渐敲开了牛某的心扉。最终,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牛某主动撤回离婚申请,夫妻握手言和。
撤诉之后,刘博法官又考虑到双方虽已和好,但两人和双方亲属之间家庭矛盾并没有得到处理,容易造成案情反复,影响调解效果。于是刘博法官提议,跟随当事人双方回村里,到双方家里进行现场解调。炎火烈日,刘博法官与调解员李林、赵战国驱车赶到牛林村进行调解,一边安抚潘某家人的委屈,一边劝说牛某的亲属理解小两口的难处,用真诚与耐心化解了积压已久的隔阂。通过和双方亲属耐心沟通,消除之前各方矛盾,化解双方亲属的心结,使案件得到了圆满解决。
从最初的电话沟通到法庭调解,再到进村化解亲属矛盾,办案法官和调解员们始终奔波在调解一线。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调解不是简单说教,而是用真心换真心”,最终让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重归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