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人民代表网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公民与法治》杂志社主办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7803958
首页
人大要闻 国内综合 聚焦河北 市县人大 立法经纬 监督纵横 代表履职 社会
法治时空 本网专栏 警方视野 检察平台 法院在线 基层动态 财经 文教
燕赵人民代表网>>理论研讨

人大工作要用好互联网

来源:燕赵人民代表网   作者:严志军 李欢  2025-7-21 11:09:08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互联网已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各领域全过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工作效能的提升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息息相关。主动拥抱、科学运用互联网技术,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更是新时代赋予人大工作提升履职能力、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强化法治保障的重大课题。

  势在必行:人大工作必须用好互联网

  运用互联网开展人大工作是响应国家战略和时代召唤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人大机关作为党领导的政治机关,必须过好互联网这一关,必须学好用好互联网;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积极运用互联网提升工作质效,是落实国家战略、顺应信息革命潮流的必然要求。

  运用互联网开展人大工作拓展民主实践新空间的现实需要。 互联网为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平台。它能有效突破时空限制,极大拓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使立法、监督、代表履职能更好地吸纳民意、汇聚民智。通过网络征集立法建议、公开征求意见、直播会议实况等方式,将“人民民主”从线下延伸到线上,使其更广泛、更深入、更真实。

  运用互联网开展人大工作是提升人大履职效能的关键引擎。人大工作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智能化的支撑。互联网技术是提升人大工作效率和精准度的强大工具。它能显著优化信息采集、处理、传递和共享流程,助力人大及其常委会更高效地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如,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可实现对财政资金运行的全天候、全过程动态监控,显著提升监督刚性与实效;代表履职平台则能促进代表建议提交、转办、反馈的闭环管理。

  运用互联网开展人大工作是密切“两个联系”的桥梁纽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国家机关加强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在要求,是人民对自己选举和委派代表的基本要求”。互联网是新时代加强人大与代表、代表民群众联系(“两个联系”)的高效渠道。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工具,使代表能更便捷地了解社情民意、回应群众关切;人大机关也能更高效地组织代表活动、传递信息、提供服务,使“根植于人民”的制度优势在数字空间焕发新活力。

  善用其利:人大工作要善用互联网赋能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人大工作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动能。主动拥抱变革,科学驾驭工具,将互联网的创新基因深度融入人大立法、监督、代表工作、机关建设等环节,是提升新时代人大工作质量水平的必由之路。

  赋能立法工作, 助推立法从“闭门造车”走向“开门纳谏”,实现民意汇聚更广、论证参与更深、评估调整更准,提升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一是深化立法前网络问计。 通过官方网站、移动客户端、社交媒体等多渠道,广泛公开立法规划、计划草案及重要法规草案全文,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海量公众意见进行高效收集、梳理和归类,为立法决策提供坚实的民意基础。二是优化立法中在线参与。可采取视频会议、在线直播等方式,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基层代表和部分公众远程参与立法听证会、论证会和座谈会,打破地域限制,提升参与广度与深度。建立便捷的在线意见反馈机制,确保公众声音在立法过程中得到充分重视。三是强化立法后网络评估。建设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数据库并向社会开放。运用网络问卷、大数据舆情分析等手段,对法规实施效果进行常态化、智能化跟踪评估,及时发现执行中的难点、堵点,为法规的立改废释提供精准依据。

  赋能监督工作,助力监督 从“事后检查”走向“实时监控”,实现过程更为透明、数据更有支撑、预警更加及时、效果更具刚性,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实效性。一是深化预算联网监督。持续完善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功能,实现与财政、税务、社保、国资等相关信息系统的深度联通和数据共享,强化对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决算全过程的动态在线审查监督,提升监督穿透力。二是拓展“互联网+监督”场景。将听取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监督活动,通过图文直播、短视频摘要等形式向社会公开,扩大监督影响力。探索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识别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风险点和关键问题,为确定监督议题、提高监督针对性提供数据支撑。建立线上监督线索征集平台,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三是推动议案建议办理透明化。 建设代表议案建议全流程在线办理系统,实现提交、审核、交办、承办、答复、反馈、评价等环节全程可查询、可追溯。公开办理过程和结果,接受代表和公众监督,提升办理质量和效率。

  赋能代表工作, 助推代表从“履职受限”走向“全天候在线”,实现代表联系群众更便捷、获取信息更精准、履职支撑更智能,激发代表履职积极性、创造性。一是打造智能化履职平台。 建设功能完善、操作便捷的代表履职移动应用或网络平台,集成议案建议提交、知情知政信息获取、学习培训、联系群众、履职记录管理、代表述职等功能,为代表提供全天候、一站式服务。二是拓展线上联系群众渠道。 支持和规范代表在依法履职前提下,通过社交媒体、网络社群、线上接待室等多样化方式,常态化、便捷化联系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更广泛地听取意见建议。探索开展“代表直播间”“线上议事厅”等创新互动形式。三是强化网络化履职保障。为代表提供必要的网络应用技能培训和信息安全保障支持。建立线上代表联络站(点),作为线下实体联络站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和补充。

  赋能机关运行,助推人大机关从“传统办公”走向“智慧运行”,实现内部运转更高效、信息传播更生动、决策支撑更科学、服务保障更优化,实现工作智慧化、高效化。一是推进智慧机关建设。 深化办公自动化、无纸化会议系统应用,提升文件流转、会务组织、后勤保障等内部运行效率。建设统一的内部信息共享平台和知识库,促进信息高效流通和资源整合。二是优化信息发布与宣传。 加强人大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权威客户端等新媒体矩阵建设,运用图解、短视频等形式,及时、准确、生动地发布人大权威信息、解读法律法规、展示履职成果,讲好人大故事、民主故事、法治故事,提升人大工作的透明度和影响力。三是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利用。 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大数据库,整合立法、监督、代表、会议等各类数据资源,加强数据分析挖掘能力,为常委会决策和代表履职提供智能化、数据化的支持服务。

  行稳致远:人大工作用好互联网需把握“六个关键”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必须在坚守根本原则、确保安全可靠、弥合数字鸿沟、完善制度规范、提升能力素养的基础上,方能真正释放互联网赋能人大工作的巨大潜力。因此,必须把握“六个关键”。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是根本。必须始终坚持党对人大工作和网信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人大运用互联网的一切实践都服务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保障安全可靠是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运用互联网开展工作必须将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摆在突出位置。严格遵守《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覆盖网络、系统、数据、应用的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核心系统和数据的安全防护,确保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公民个人信息绝对安全。对代表和工作人员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培训。

  注重数字包容与公平是原则。 要高度关注“数字鸿沟”问题。在大力推广线上履职、线上服务的同时,保留并优化传统的线下服务渠道和方式(如电话、信函、线下接待),确保不熟悉或无法使用网络技术的代表和群众(尤其是老年群体)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平等有效保障。避免因技术门槛造成新的参与不平等。

  强化制度建设是保障。及时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上升为制度规范。制定和完善关于网络问政、在线监督、代表线上履职、数据安全管理、信息发布审核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明确责任边界,确保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规范、有序、高效运行。

  提升数字素养能力是基础。 加强对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的互联网知识、应用技能以及数据思维培训,提升其运用信息化手段履职尽责的能力。培养一支既懂人大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聚焦主责主业是关键。 运用互联网是手段而非目的,最终要服务于人大依法履职效能的提升。要避免形式主义,警惕“指尖上的负担”和“数字化形式主义”。技术应用应紧紧围绕人大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核心职能,以及加强“两个联系”的根本要求,务求实效,防止技术应用与业务工作“两张皮”。

  只有正确科学运用互联网技术,方能赋能人大工作,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更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更为坚实的制度支撑和法治保障,书写“数字赋能民主法治建设”的崭新篇章。

责编:陶影
 
 
:::::  关于本站 | 业务推广 | 本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公民与法治》杂志社主办
©燕赵人民代表网 www.yzdb.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1-87803958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7803958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zdb@163.com
ICP备案号:冀ICP备13010025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13010402000951   许可证编号:冀新网备132016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