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诉讼检察制度,作为党领导下以法治方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制度创新,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聚焦突出共性问题,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人大常委会联合章贡区人民检察院,积极探索人大监督赋能公益诉讼检察监督实践,着力构建“民意收集—民主监督—公益守护”的全过程监督闭环,为新时代公益保护注入充沛民主动能。
注重搭建载体平台
夯实联动根基
建立联席会商制度,凝聚监督合力。常态化落实季度联席会议制度,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职能工委与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定期共同研判区域公益保护形势,协同破解监督难题。针对公益保护中的部门职责交叉、整改滞后等痛点,主动提请在联席会议上共商共督,推动形成协同监督闭环。如在办理赣江污水直排案中,面对部门推诿、整改进展缓慢的情形,区人大常委会牵头组织专题会商,协调环保、水利等部门及专家制定“溯源治理+生态修复”方案,最终推动问题彻底整改,助力赣江源头“三江口”水域河畅水清。
融合基层站点功能,畅通民意诉求。依托全区26个社区人大代表联络“家站”,同步设立公益诉讼联络点,打造“一站双功能”阵地。人大代表结合每月的“选民接待日”活动和线上“码上扫”社情民意收集平台收集线索百余条。推动完善代表履职积分制度,将参与公益诉讼活动纳入积分管理,进一步激发人大代表履职动能。2024年,根据联络“家站”反映的社区食堂食品安全隐患线索,区人民检察院迅速立案并推动全区开展老年助餐服务单位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对排查出的50余条问题逐条整改。
组建专项联动力量,攻坚重点难题。围绕生态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妇女权益保护等重点领域存在的难题,组建由具备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大代表、行业专家、“益心为公”志愿者与公益诉讼检察官组成专项联动工作组,对重点领域的重点案件开展联合调研、联合督办。如在办理群众投诉强烈的夜间噪声污染案件中,由工作组中的声学专业代表利用专业设备对商家排放噪声进行监测,“益心为公”志愿者实地走访,综合各方力量推动城市管理部门纠治噪声扰民300余起,促成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投入600余万元用于市中心城区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切实维护群众生活安宁。
注重双向监督创新
优化协同机制
畅通线索双向移送,整合监督资源。打破信息壁垒,建立常态化线索双向移送反馈机制,“人大代表收集公益诉讼线索—检察机关办理—整改成效反馈人大”“检察机关发现人大监督线索—移送人大—监督议题转化”双向闭环,实现监督效能叠加。如人大代表移送的耕地流失、污染线索,通过公益诉讼检察监督,推动出台《章贡区农用薄膜管理使用回收工作方案》。区人民检察院在办理全市首例未成年人文身侵权案件中,将发现的文身行业监管空白问题向人大反馈,人大常委会将此作为监督议题,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上报立法建议1条,实现个案整改向行业治理延伸的高效监督格局。
促进建议衔接转化,深化治理成效。积极落实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工作机制,推动监督效能向治理纵深延伸。如区人民检察院将人大代表反映的外来入侵物种防治意见建议转化为公益诉讼案件线索,进行案件化办理,先后立案松材线虫、福寿螺、红火蚁等外来入侵物种防治行政公益诉讼类案,向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发出检察建议20份,推动建立外来入侵物种“监测—预警—处置”全流程防控体系。人大代表根据检察院就夜市餐饮油烟污染问题制发的检察建议,结合调研走访掌握到的实际情况,形成《关于督促排放餐饮油烟的流动摊贩安装油烟净化设施的建议》。
搭建数据共享平台,赋能精准监督。依托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与检察公益诉讼办案平台,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通过数据共享与协同研判,实现监督线索互推、问题共商、整改联动,切实提升重点领域监督治理效能。落实检察建议工作报告制度和公益诉讼工作报告制度,定期将检察建议工作、公益诉讼案件办理情况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
注重人大代表参与
创新办案流程
构建“网格式”线索收集,拓宽案件线索来源。为充分借助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广泛、专业履职能力强的优势,破解公益诉讼线索发现难的问题,检察院推动建立人大代表兼任公益诉讼观察员制度,依托代表联络站构建网格式线索排查体系,精准发现公益诉讼线索。人大代表将视察、调研及日常履职中发现的公益诉讼线索通过专属联络通道第一时间移交检察机关。
推行“嵌入式”联合调查,叠加人大监督效能。建立“代表+检察官”协同办案机制,在办理社会关注度高、专业性强案件时,检察院主动邀请相关领域的人大代表深度参与调查。如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餐饮商家违规收取茶位费、包厢费问题的调查中,邀请辖区餐饮行业人大代表参与案件调查,联合调查形成完整证据链后,检察院向市场监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推动开展全区餐饮收费专项整治,餐饮行业违规收费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实施“穿透式”动态监督,保障整改落地见效。充分发挥人大监督作用,对涉及多部门、职责不清、整改难度大的案件,邀请人大代表参与案件整改落实督促,如在办理月子中心违规经营案中,由于法律规定职责不清晰,多个部门在整改过程中存在进展缓慢的问题,邀请人大代表对相关部门检察建议整改落实情况跟进监督,通过召开协调会、定期通报整改进展、指定整改牵头部门,压实被监督行政机关整改责任,最终有关问题全面落实整改到位,推动辖区母婴护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创建“沉浸式”整改评议,实现监督闭环管理。对已发出的检察建议,注重加强跟进监督,邀请人大代表对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确保问题整改到位、案件办理取得实效。如在办理督促履行松材线虫病防治职责行政公益诉讼案中,邀请省人大公益诉讼地方立法专题调研组到现场实地调研,感受公益诉讼履职成效,观摩案件整改评估听证会,保证整改工作全面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