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公安建设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是推进执法规范化、提升执法公信力的关键所在,对于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灵寿县公安局深化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以法制监督前置为核心,创新“前端+后台”闭环监督机制,依托5G执法记录仪实现执法全流程实时监管,将法制监督从“事后纠错”转向“全程护航”,构建起从警情到案情的全周期法制监督闭环,有效减少因执法不规范引发的信访投诉,为法治公安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五级联动+5G赋能:全要素保障筑牢规范执法“压舱石”
“大数据实战中心聚焦重点警情5G图传实时监督、‘数融警务’平台流程规范监督及重点视频回放监督,法制大队负责案件办理监督与责任回溯,有效形成了多级联动的监督闭环体系。”灵寿县公安局法制大队大队长马承来介绍说。灵寿县公安局以执法规范为主线,从机制、制度、责任三方面发力,为执法全流程监督打下坚实基础。
五级5G监督机制织密立体防控网。专门抽调5名优秀民辅警组建法制监督组,构建局所两级法制监督体系,与大数据实战中心协同形成五级监督模式。中心派出所层面,通过勤务指挥室全警情5G图传实时监督、法制监督员处警视频回放监督及案件办理监督,成功化解多起潜在矛盾——如2024年7月,陈庄镇贾峪村两村民因排水问题重复报警,中心派出所法制监督员复盘往期视频发现矛盾升级风险,推动多方调解十余次,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系列规范文件明晰执法“操作指南”。制定下发《敏感警情处置规范》《46类常见警情现场处置微方案》等文件,明确民警执法“该做什么、怎么做”。针对伤害类案件出台专项规定,要求轻微案件24小时办结、一般案件3日内完成取证,从源头减少信访投诉。铁腕监督促进规范落地。出台《执法全流程监督提醒、警示问责办法》,紧盯执法五率、六项规定等关键环节,对屡教不改的顽疾严肃问责,以责任落实推动执法规范化。
闭环管理+智能提效:全流程监督激活执法质效“动力源”
“执法全流程监督就像给我们的工作装了‘安全阀’,每一个环节都有规范指引,既让群众更满意,我们办案也更有底气。” 城关派出所民警韩龙深有感触地说。以警务机制改革为牵引,灵寿公安构建“全周期、全要素、全类别”监督模式,推动执法质效跨越式提升。
“全周期”监督实现闭环管控。接警即启动5G执法记录仪实时监督,法制监督员与值班长全程视频导处,发现问题即时整改;现场难整改的,通过“数融警务”平台下发盯办指令,24小时内反馈结果并纳入考评范围。目前派出所70%警情实现实时监督,未实时监督警情抽查率超80%,每周通报整改情况。2025年2月,大数据实战中心对安某某建筑垃圾纠纷警情实时监督,全程指导出警人员规范处置,事后复盘提建议,推动矛盾源头化解,成为闭环监督的生动实践。“全要素”评估扫清执法隐患。依托“数融警务”平台现场取证模块,要求民警第一时间上传处警照片固定证据。各警种法制监督员每周考评行政、刑事案件,从笔录制作到法律适用全面把关,考评结果计入民警执法档案,筑牢案件质量防线。“全类别”推送提升处置精准度。将46类警情处置规范录入平台,精准推送标准流程;实行红黄蓝三色预警,对敏感警情每日复盘,今年1至5月,实时监督警情3684起、整改问题61件,事后监督警情2952起、整改56件,现场取证模块监督案件4000起、整改105例,执法效能显著提升。
练兵强基+案例教学:全方位培训锻造规范执法“先锋队”
“通过模拟推演,帮助我们将执法规范转变为职业习惯,办案更加得心应手了。” 岔头派出所所长葛旭光感慨道。聚焦执法能力提升,灵寿公安通过多样化培训,让规范执法成为民警的行动自觉。
周会商机制敲警钟。每周一利用大交班会议,通报重点执法工作监督情况,组织问题单位负责人剖析原因,以“红脸出汗”“专家会诊”的形式,督促问题整改。法制周讲堂传经验。每周召集基层法制监督员,结合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案例进行正反面复盘,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强化规范执法意识。沉浸式培训强技能。组织法制大队民警每月至少两次深入基层,结合实际场景开展模拟演练,针对性提升民警接处警、调查取证等实战能力,为执法规范化注入持久动力。
从机制创新到科技赋能,从全程监督到能力提升,灵寿县公安局以执法全流程监督闭环为抓手,让法治光芒照亮每一个执法环节,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灵寿、法治灵寿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