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河北省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1月至6月,全省涉企行政检查次数,较去年同期下降29%,有力促进我省涉企行政执法工作的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和精准高效,进一步优化了法治化营商环境。
今年4月起,我省全面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主要聚焦企业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在重点问题方面,重点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整治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行为;整治执法标准不一致、要求不统一,加重企业负担行为;整治违法违纪行政执法行为。在重点领域方面,紧盯执法事项多、执法数量大、行政裁量基准幅度大的食品药品、公共卫生、自然资源、农资质量、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劳动保障、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等执法领域。在重点地区方面,紧盯罚没收入异常增长、行政执法问题突出、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地区。
据介绍,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省司法厅指导省工信厅、公安厅、人社厅等12个重点部门制定本系统具体实施方案,指导各地市出台本地具体实施方案,目前我省已经形成了1个主方案、12个分领域方案、各地市方案相互协调配合的统筹指导体系。
规范行政检查做到了四个明确。明确涉企检查主体,从全省现有的8230个行政检查主体中,梳理明确6956个涉企检查主体,压减1274个,压减率15.5%;明确涉企检查事项,从全省现有542项行政检查事项中,梳理明确438项,压减104项,压减率19.2%;明确涉企检查人员,压减68006人,压减率29.2%;首次明确检查频次上限,除涉及公共安全和生命健康的领域外,将涉企检查频次限定在一年12次以内。
纠正问题方面,我省在强化行政执法能力培训同时,还组织各地对2023年以来的案卷开展全覆盖大评查,推动涉企行政执法问题整改规范。开展类案分析,指导各地对易发多发问题,选取1至2个风险点,进行类案分析,提整改举措。强化案例指引,每月公布1批案例,发挥典型案例示范和警示作用,以案促改、以案促治。
省司法厅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两部规范涉企专项行动的地方性法规《河北省民营经济促进条例(草案)》和《河北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制定了两部规范涉企执法的规范性文件《河北省涉企行政复议容缺受理办法(试行)》和《河北省涉企行政复议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办法(试行)》。
接下来,省司法厅将重点围绕人员能力提升,行政执法案件质量等工作任务,把专项行动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同时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和警示教育作用,全力以赴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