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拓宽联系渠道,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更好地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代表家站是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完善民主民意表达的重要平台。近年来,成安县人大常委会按照省市人大代表家站建设部署和“结合实际、建好阵地、定好制度、搞好活动、确保实效”的建站工作思路,不断深化代表家站“建管用”实践,加快推进家站提档升级,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使家站“小空间”,发挥平台“大作用”。
一、开启基层民主“全域网”。成安县人大常委会将代表家站规范化建设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具体实践来抓,结合乡(镇)村实际,高标准规划,高质量推进。主动向县委汇报代表家站规范化建设工作,县委高度重视,列支专项资金,采用“以奖代补”形式,奖励示范创建优秀的乡(镇)代表家站。组织乡(镇)人大到家站规范化建设先进的县,观摩交流、学习经验,拓宽工作思路,补齐短板弱项。同时,实行常委会领导包抓推进制度,多次组织开展家站建设观摩交流活动,推进家站建设,认真开展星级创评活动,确保县乡(镇)人大同向发力、汇聚合力。目前,成安县已创建4星级代表家站5个,3星级代表家站10个。
二、畅通民意交办“直通车”。为更好地发挥代表家站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平台作用,成安县人大常委会把科学管理作为发挥家站作用的一项重要工作,不断完善制度,促使家站建设规范高效有序。把乡(镇)人大主席作为家站建设和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由是县乡(镇)人大代表的乡(镇)班子成员或村干部担任站长,做到“四常四有”,就是门常开、人常在、话常听、事常办,活动有人组织、台账有人记录、档案有人管理、建议有人交办。按照星级创评工作标准,对代表家站规范化建设情况进行考评打分,制定《代表接待选民》等7项制度,保证代表家站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出台《代表积分管理办法》,建立代表履职档案,全面记录履职活动。把全县810余名四级人大代表科学编入50个活动小组、15个代表家站,坚持固定日进站,接待群众、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三、架起社情民意“暖心桥”。成安县人大常委会深刻认识到代表家站“建”是基础,“用”是关键。为此,坚持在“用”上下功夫、求突破。一方面,围绕中心,发挥家站功效。各家站在组织代表接待群众、听取民声民意,开展集中视察、民生实事项目意见征集等活动中,切实发挥监督职能,及时上传下达,积极回应群众呼声,助推民生实事落地见效。去年以来,各乡(镇)人大先后开展代表视察调研观摩等活动20多场次,解决问题4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16起。另一方面,把准方向,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以家站为依托,发挥代表紧密联系群众的优势作用,反映群众呼声,回应百姓期盼。商城镇中心家站通过开展“人大代表进驻镇站所”专题调研活动提建议,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群众满意度。成安镇中心家站建立红色议事厅,围绕产业、生态、民生等6大类涉及镇村中心工作和难点问题的事项,通过“问需求、定议题、共议事、跟踪办、强监督、群众评”六步走方式,推动群众的事由群众来商量,做好人民满意的“答卷人”
四、搭建代表履职“新舞台”。成安县人大常委会不断探索代表进站履职新模式,在“代表家站+”上做文章,打造平台建设的“成安名片”。通过发放履职手册、邀请专家学者讲课、外出考察学习等形式,开展各类活动,学习履职知识,交流履职经验,使家站成为代表培训的“充电站”。同时,进一步推动代表履职阵地向基层延伸、向行业拓展、向一线推进,扩大联系群众覆盖面。发挥代表专业优势,开展技术“入站”、创业就业培训、免费技术指导等活动,打造产业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成安县人大常委会将继续聚焦省市人大代表家站规范化建设有关要求,加快推进站点全覆盖、代表全进站,构建代表“点单”、人大“派单”、部门“接单”工作链条,推进代表家站提档升级建设,不断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成安实践,为邯郸高质量发展贡献成安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