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法院的办案日常中,三千元,连购置一个货车轮胎都不够,却能让两位素昧平生的人走上法庭。这桩看似“鸡毛蒜皮”的纠纷,一头系着农民对土地的全部指望,一头连着法治暖人的温度。故事,要从那个寒冬腊月说起……
案件简介
十二月,凛冽寒风裹挟着冰碴,在空旷乡道上呼啸而过。谁都没料到,一场猝不及防的交通事故,会撕裂冬日的沉寂——满载货物的大货车为避让突然窜出的电动车,“轰”地侧翻,钢铁车身重重砸向地面,扬起漫天尘土。更揪心的是,货车碾向路旁麦田,薄霜下刚冒头的青苗,本是农民老王全家来年的盼头,瞬间被轧得东倒西歪。老王望着这片被“钢铁巨兽”糟蹋的田地,心比腊月的寒风还要冰冷。
事故现场一片混乱,惊魂未定的货车司机赵师傅被拖车调度、保险勘查、交警问询等事务缠住,脱不开身。嘈杂声浪里,老王望着麦田的焦灼目光,仿佛被这冰冷的喧嚣彻底吞噬。
此后,老王多次联系赵师傅,可电话那头,只有敷衍回应:“知道了知道了,等我把货车事故处理完就赔!现在真没精力顾这个!”承诺如寒风中的雪花,落地便消散。老王的希望一次次落空,委屈像冻土般越结越硬。眼看到了盛夏,赔偿依旧毫无踪影,被碾青苗早已没了生机,老王无奈之下,只得起诉,这三千元,是一亩半青苗被毁、来年收成落空的补偿。
法院传票送达,仍未打破僵局,赵师傅还陷在货车事故的后续处理里,顾不上老王的诉求。可开庭时,面对法官沉静温和的目光,两人心头的“冰封”,悄然有了松动。法官洞察入微:被告赵师傅并非存心赖账,而是被货车事故善后的繁杂事务搅的焦头烂额,才疏忽了那片“不起眼”的麦田;原告老王执意争取,实则是农民对土地和生计本能的守护。这三千元,是冻土下沉默的生机,更是生活的底气。
“大家冷静想想,这场意外里,你们都是受害者。”法官的声音如冬日暖阳,“赵师傅,你处理货车事故一堆麻烦,可老王这一季的指望,实实在在毁在你车轮下,三千元是对土地和他心血的尊重。老王,他不是故意不管,今天把事儿了断,他安心赔钱,你们也别再置气,多好?”
法官的话,让老王心中的委屈如冰雪消融,赵师傅脸上也浮现深深愧疚,朝着老王诚恳点头:“法官说得对!是我疏忽,光顾着烂摊子,忘了您的要紧事。这周一定把钱送过去!”老王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长叹一声:“唉,庄稼人就靠这点地……您认赔肯负责,我心里就踏实了!”
这起标的连货车轮胎价格都不及的“小案”,靠调解圆满画上句号。双方签字时,法庭里弥漫着久违的暖意。老王和赵师傅不约而同向法官道谢,谢的不只是赔偿落定,更是有人看见他们的痛、点醒责任,让社会关系的小裂痕在司法温情中重新弥合。
麦田无声,司法有温。这场麦田里的纠纷,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小案不小办”最动人的实践——关乎生计的三千元青苗,在司法天平上,与亿万标的同样重若千钧。法官耐心倾听的态度、明察秋毫的敏锐、巧解心结的智慧,正是“如我在诉”理念的躬身践行。司法的光芒,从不因案值微小而黯淡;守护公平正义的暖意,细致入微,直抵人心,终将融化一切坚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