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人民代表网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公民与法治》杂志社主办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7803958
首页
人大要闻 国内综合 聚焦河北 市县人大 立法经纬 监督纵横 代表履职 社会
法治时空 本网专栏 警方视野 检察平台 法院在线 基层动态 财经 文教
燕赵人民代表网>>聚焦河北

我省各地持续开展“双争有我·咱村的那些事儿”村规民约故事讲述活动

来源:河北日报   作者:薛惠娟  2025-8-7 8:06:28

  日前,在望都县寺庄镇白岳村的农家院里,该县开展以移风易俗为主题的“双争有我·咱村的那些事儿”村规民约故事讲述活动。 省文明办供图


  7月29日,在“双争有我·咱村的那些事儿”——张家口市第二届村规民约故事讲述活动中,涿鹿县代表队生动讲述“爱心小院暖人心 村规民约塑乡风”的故事。 省文明办供图

  □本报记者 薛惠娟

  今年以来,全省各地深入开展“双争有我·咱村的那些事儿”村规民约故事讲述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让群众当主角,讲述发生在群众身边的鲜活、生动、有趣、感人的故事,全面展现广大农村群众良好精神风貌。

  根据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安排,衡水、定州、雄安新区、邢台等地相继开展市级专场讲述活动。截至目前,全省各地共开展讲述活动9000多场次。

  聚起民心人气

  7月31日,一场“双争有我·咱村的那些事儿”村规民约故事讲述活动在唐山市曹妃甸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始了。

  活动现场,来自全区6个场镇的讲述人,紧扣百姓生活,分享发生在村里那些关于修订、践行村规民约的故事。

  故事中,有唐海镇王凤坨村用村规为群众托底,千里接力让走失16载的村民回家;六农场曾二村多次召集村民代表大会征求意见,“乡贤五老”坐在村民家炕头共议规则,将村规民约写进人心;五农场林港村用村规民约这把“金钥匙”,换来乡村风貌新变;三农场兴港村以约定促行动,打造“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抱团发展、诚信经营,让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

  伴着讲述,村民议事时的热闹场景、婚事新办里的欢声笑语、邻里互助的温馨画面一一呈现。

  “村规民约管的是柴米油盐,聚起民心人气。”九农场李家房子村讲述人吴小溪说,“今后我们会守好这份‘约定’,让文明乡风在村里扎得更深、吹得更旺。”

  今年以来,我省各地依托县、乡、村三级广泛开展“双争有我·咱村的那些事儿”村规民约故事讲述活动,深入挖掘优秀村规民约故事素材。发生在村民身边的真实故事,生动诠释了村规民约如何融入日常、化为行动,有力促进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形成。

  唐山市将村规民约故事讲述活动纳入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年度工作安排。滦南县以挖掘本地故事素材为核心,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玉田县采取“乡镇主场+村居巡讲”相结合的模式,每个乡镇至少举办一场高质量的主场故事会。

  邯郸市举办“深化双争活动,培树文明乡风”主题擂台赛,各县(市、区)通过丰富多彩的故事讲述形式,鼓励群众参与村规民约制定,推进移风易俗取得成效。

  让人见贤思齐

  “今天想跟大伙儿聊聊我们村李文平、李文法兄弟俩的事儿。”大名县沙圪塔镇南贾庄村的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山动情地说,“在我们村,村规民约里有一条是‘孝老爱亲’,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能像文平、文法兄弟这样坚持的,可不多见。”

  5年前的一天,85岁的李付山摔着了。正在山西做生意的李文平连夜赶回来,和弟弟李文法轮着守在父亲床边照顾。两年多过去,父亲还没站起来,快90岁的母亲又摔断了腿。

  从那以后,老两口的屋里从没离开过人。哥俩白天轮流做饭照顾老人,晚上再一起伺候老人。就这么日复一日,又是两年多。

  “我们的村规民约里写着‘家风正,则村风正’,文平兄弟用5年时光把‘孝老爱亲’四个字,融进日常的点点滴滴。”王建山说,如今走在大街上,聊起这哥俩,大伙儿都竖大拇指。“孝老爱亲”就像一粒种子,在南贾庄扎了根、发了芽。

  榜样就在身边。在“双争有我·咱村的那些事儿”村规民约故事讲述活动中,各地坚持典型引领,广泛宣传涌现出的好人好事,让各类先进人物走上台、讲经验、谈体会。

  通过讲述活动,一大批凡人善举被挖掘出来,一大批身边好人被推向前台。

  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及,成为群众学习的榜样,激励更多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参与文明乡风建设。

  邢台市90%以上的讲述人,都是各地有宣传示范作用的典型人物。新时代红娘服务队还组织5300余名公益红娘深入基层一线,讲述各自抵制高额彩礼、引领婚俗新风的生动故事,让群众学有榜样、行有示范。

  助力乡村治理

  雨后清晨的药王庙村,虫鸣入耳、鲜花为伴,满目青绿。

  承德县石灰窑镇药王庙村驻村第一书记金婷婷,在这里见证了小村庄的蜕变,也了解了背后的许多故事。

  以前,药王庙是出了名的班子散、环境差的老大难村。2012年,村里组建了新班子,闫宝旭当选党支部书记。2015年,一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选址药王庙村,建设厂区、大棚,要在村民流转出的土地上铺沥青、打水泥桩。

  闫宝旭一遍遍与企业负责人沟通,最终与园区签订协议,约定合同到期后,园区将使用土地地貌恢复到能耕种,打消了村民顾虑。如今,药王庙村集体年均增收19万元,成为小有名气的富裕村,28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支撑。于是该村将“要振兴,人心齐,重诚信,轻私利”这一条写进了村规民约。

  一份份接地气、聚人心的村规民约,从纸面条款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在辛集市张古庄村史馆,新修订的村规民约展板格外醒目。这版凝结着全村智慧的约定,是村党支部书记高占青带着支委跑遍32户老党员家、开了7次村民代表大会才定下的,把“红白喜事简办”“门前三包”“孝老爱亲”等写进村规民约,更用一件件实事让规矩落地生根。

  其中,“互助公约”是村规民约的产业延伸。高占青牵头制定“技术共享、用工互助”条款,组织草莓种植能手成立服务队。如今全村184个草莓大棚种植户结成互助组,700多名村民跟着学技术。

  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规矩,守住了“孝老爱亲、邻里和睦”的老传统,还被赋予“生态优先、产业共富”的新内涵。

  去年以来,承德市各县(市、区)对当地村规民约进行摸底调研,超2000个行政村已制定新村规民约。各县(市、区)探索“党建+村规民约+社会力量”新型治理模式,将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纳入乡村治理体系。

  辛集市将村规民约故事讲述活动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打造出“案例引导—问题解决—实践强化”的闭环机制。创新“故事+服务”模式,在活动现场设置政策宣讲点,邀请村民代表、老党员组成故事调解队,现场化解矛盾。

  村规民约,绵绵用力,成风化俗,不仅规范了村民行为,也凝聚起人心,激发村民建设和美乡村的热情。

责编:陶影
 
 
:::::  关于本站 | 业务推广 | 本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公民与法治》杂志社主办
©燕赵人民代表网 www.yzdb.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1-87803958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7803958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zdb@163.com
ICP备案号:冀ICP备13010025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13010402000951   许可证编号:冀新网备132016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