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人民代表网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公民与法治》杂志社主办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7803958
首页
人大要闻 国内综合 聚焦河北 市县人大 立法经纬 监督纵横 代表履职 社会
法治时空 本网专栏 警方视野 检察平台 法院在线 基层动态 财经 文教
燕赵人民代表网>>聚焦河北

驻冀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和民兵积极投身河北防汛抢险救灾

风雨中,他们是坚实的依靠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25-8-8 9:27:27

  7月下旬以来,我省承德、张家口、廊坊、保定等地遭遇罕见的强降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灾情就是命令。省军区第一时间组织情况研判会商、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协调驻冀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和民兵,火速驰援受灾各地。截至8月5日,转移受困群众2.6万余人,防疫消杀5万余平方米,加固堤坝5000余米,疏通道路33公里,清理淤泥500余吨,转运物资50余吨。

  数字背后,是我省广大部队官兵和民兵奋不顾身的身影。

  7月29日中午,滦平县马营子满族乡西沟村,受灾村民已被困近3天。

  从乡政府到西沟村的公路,低洼处已铺满厚厚的淤泥,这段约15公里的道路上共有4座桥梁被山洪冲毁。几天里,滦平县人武部官兵每天都带着二三十名民兵徒步往返数次,为被困群众送去物资,保障他们的生活所需。

  一次冒雨转运物资途中,道路彻底阻断,民兵们蹚过齐腰深的湍急河水,将手中的食物、饮用水等物资高高举过头顶。

  民兵高琪负责运送一桶用于西沟村发电的柴油。因水流湍急、脚下打滑,摔进水里,泥沙呛入口鼻。危险时刻,他仍死死抓住油桶,直到身边队友合力将他救起。

  “这桶油能为受困百姓送去光明,能点亮他们等待救援的希望,我一定要拼尽全力守护。”高琪说。

  转移群众的路上,困难重重,温情更浓。

  7月30日,在兴隆县六道河镇六道沟村附近山路上,一名老人在转移时突然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得知情况后,民兵胡江赫火速徒步下山取药。

  “每一秒都耽误不得,我要快些,再快些。”途中,胡江赫顾不上衣服、手臂被树枝划破,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救人!

  找到药后,胡江赫即刻往山上跑。老人服药后,生命体征渐趋平稳。为确保老人安全,他和战友将老人送往镇卫生院。

  7月25日下午,阜平县遭遇强降雨。20时,王林口乡方太口村南街道上的积水没过了膝盖,上涨迅速。村党支部书记、民兵连指导员李风国当机立断,立即带领30名民兵突击队员,分多路把村南剩余的40户村民全部转移出来。

  李风国带着一名队员到全村地势最低的村东南角,这里7户居民家里全是老人、妇女和儿童。

  在先把房顶上的几名村民安全转移出来后,洪水已没过李风国胸口。村民刘宝华老人被困在屋内,铲车开不过去。李风国扛起30多公斤重的木梯,借助铲车爬上湿滑陡峭的屋顶,一步一挪,险象环生。

  顺着梯子下来,进到屋里时,水已经接近他的脖子,刘宝华老人吓坏了。李风国背起颤抖的老人安抚说:“别怕,有我在!”

  从7月25日20时至次日凌晨1时,方太口村民兵将200名被困群众转移到了安全地带。李风国一人便转移了27人,其中有7名65岁以上老人。

  保障“三通”是抢险救灾的重要一环。

  在尚义县,面对洪水持续上涨,电力、通信、供水设施全部瘫痪的危急情况。小蒜沟镇民兵应急排排长马占国立即将队伍分成三组:一组负责抢修电力,一组修复通信基站,他和另一组队员则冲向被冲毁的供水管道。

  “通电组”在齐腰深的积水中摸索着电缆走向,找到断点后,快速接线、固定,经过两个小时抢修,村里的应急灯终于亮了。

  “通网组”的战士们背着抢修设备,蹚过洪水爬上铁塔,在摇摇晃晃的塔身上绑扎加固钢索,让基站重新运转。

  “通水组”同样在与时间赛跑。供水主管道被洪水冲毁近百米,他们用绳索拴在腰上,在湍急的河水中摸索管道残骸。找到破损处后,民兵们接力传递抢修材料,在水中匍匐作业,用最快的速度完成管道拼接。

  道路疏通是另一场硬仗。马占国带头跳进洪水中,用绳索拖拽被冲散的桥板,民兵们手掌磨出血泡,泥浆裹身,硬是在洪流中开出一条临时通道,让救援物资和机械得以进入。

  随着救援的开展,各地民兵纷纷行动起来,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当好向导和协调员。

  滦平县灾情发生后,军地救援队批量进驻县城,食宿保障需求陡增。

  民兵冯禄海是位于巴克什营镇一家民宿的老板。几天里,他的民宿承担了军队救援人员的食宿保障工作。7月30日凌晨2时,冯禄海接到当天5时为受灾区域提供700份盒饭的紧急任务。

  时间紧、需求大、人手少,但冯禄海没有犹豫,一口应下。他边穿衣服边通知刚睡下的8名当班员工,准备食材、开火做饭。

  4时50分,700份热气腾腾的盒饭装车,冯禄海长舒一口气。他对人员进行重新分组,再次投入为其他救援人员准备早餐的工作中。

  郑丁萌是省军区前方指挥部一名成员,他所带领的小组,主要担负部队展开救援行动前到受灾区域探路的任务。

  在滦平、兴隆两地,郑丁萌和队员们面对完全陌生的区域,以及洪灾过后地形地貌地标的改变,贴着山边走过水毁路段,凭借指北针、地图和北斗手持机,穿过茂密的树林,沿途用水瓶、树枝等为后续部队留下标记。他们根据无人机探查影像,用绳索翻过坡度近乎垂直的山梁,在高处寻找适合部队通过的道路。途中遇到受灾群众,他们主动分享随身携带的食物和水。

  洪水不退我不退。在此次防汛救灾中,省军区各级官兵和民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与灾区百姓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在守护群众的每一个细节中。

  这抹迷彩色,成为风雨中温暖的希望,坚实的依靠。

责编:陶影
 
 
:::::  关于本站 | 业务推广 | 本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公民与法治》杂志社主办
©燕赵人民代表网 www.yzdb.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1-87803958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7803958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zdb@163.com
ICP备案号:冀ICP备13010025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13010402000951   许可证编号:冀新网备132016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