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省春玉米处于籽粒形成期,夏玉米处于大喇叭口期至抽雄期,整体长势稳健,做好雨后田间管理工作,对秋粮丰收至关重要。
8月6日,在邢台市南和区阎里村金沙河种植基地,负责人王豪楠正忙着给玉米施肥。
“降雨会带走土壤中的肥力,容易造成植株脱肥,我们及时追肥有助于玉米生长。”王豪楠说。
连续降雨会导致氮肥流失,科学追施氮肥不容忽视。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邢台试验站站长李艳介绍,农户可根据穗肥施用情况,趁墒或结合灌溉,采用沟施或水肥一体化的方式每亩追施尿素15至20公斤,促进穗分化。近期已经追过肥的,强降雨后可喷施高浓度尿素溶液配合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弥补养分流失。
病虫害防治事关粮食稳产增产,也是实现粮食丰收的关键。李艳建议,玉米大喇叭口期采用无人机喷施杀虫剂、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防治玉米褐斑病、顶腐病等多种病害和玉米螟、棉铃虫等虫害,同时还能调节植株生长,增强抗逆能力。
“对于强降雨导致的积水渍涝地块,短时间无法下渗的,及早开沟排水,有条件的可中耕松土,防止根系窒息呼吸受阻,同时破除土壤板结,促进根系恢复。”李艳说,如果玉米发生倒伏,倾斜角度较小的可待其自然恢复,倒伏程度严重的则应及时人工扶直,并在根部培土,扶直时要注意防止折断和增加根伤。
我省粮食生产的大头在秋粮,产量占比约六成,秋粮丰收事关全年粮食生产稳定。我省协调安排省级应急保障资金3664万元,支持重点地区农田排水、改种补种及生产设施修复,尽快恢复生产能力。落实绿豆、荞麦、短生育期叶菜等救灾种子储备163万公斤,能满足66.5万亩补种需求。
在全力抢排田间积水方面,我省调配抽排水设备5926台次,对具备条件地块第一时间开展抢排作业。对受灾较轻地块,采取追施化肥、喷施叶面肥等方式,促进植株生长恢复。公布24小时专家热线,建立19个应急指导微信群,充分发挥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农技骨干力量,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全面巡回技术指导服务,分区分类提出科学管理意见建议。
“除个别区域遭受洪涝灾害,其他地区玉米长势明显好于上年。”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69个玉米单产提升示范县,春玉米种植密度每亩较常年增加300至700株,夏玉米种植密度每亩较常年增加600至800株,精准水肥调控等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具备丰产基础。
下一步,对于涝害区域,我省将积极做好抢排积水、补种改种、农田修复等工作,同时加强未受灾地区秋粮作物中后期管理,落实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和单产提升关键技术措施,争取受灾地区少减产,无灾地区多增产,千方百计夺取秋粮及全年粮食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