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清晨,北戴河区戴河镇北戴河村村民周妍踩着露水走进供销便民大食堂上班,“走路两分钟到岗,每月3500元工资,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周妍一边系上围裙一边笑着说。
正午时分,供销便民大食堂内香气四溢,400平方米的空间里,100多个餐位座无虚席。“供销社直供的面粉做的贴饼子,比在城里超市买的香。”周妍为顾客端上杂粮粥,介绍着特色主食。大食堂旅游旺季服务民宿住客与旅行团,淡季则为村民提供实惠套餐。
在北戴河村,像周妍这样在家门口就业的村民有30余人,他们都是河北省供销合作总社与北戴河村携手开展“社村共建”项目的受益者。
前些年,许多闲置的北戴河村村民住房被改造为艺术氛围浓厚的特色民宿,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到来。然而,村集体资源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以前,村集体资产存在?闲置和低效运营?情况,村集体收入增长乏力,村民看着都着急。”北戴河村党支部书记李国清的话道出了曾经的忧虑。
2024年,由省供销社直属四大集团出资500万元,市、区供销社及镇、村共同参与的“社村共建”行动在北戴河村展开。根据北戴河村实际情况,省供销社将农产品展销、便民大食堂、科技农场等优质项目引进北戴河村,让闲置资源变身“增收引擎”。
在改造一新的230平方米村委会“戴客空间”——河北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陈列着450余种全省优质特产。“从试营业至今,日均接待游客超200人次。”省供销合作总社魏敬群介绍,这个项目已让3名村民实现“顾家挣钱两不误”。
相隔百米,两处闲置宅基地上建起700平方米的河北供销土特产展销中心。10个主题展区里,青龙板栗、北戴河鱼片等580余种特色产品次第排开,其中包括全省各地极具地方特色、小众优质的土特产和非遗美食。“上个月有位北京游客,一次性买了2000元的黄蜜薯。”魏敬群翻着台账介绍,这里已成为展示河北风物的重要窗口。
遍布全村的“供销服务网”更显贴心。70平方米的惠民服务社里,1300余种日用品满足群众日常需求;6台智能自贩机24小时亮着灯,云端管理系统确保补货及时,成为“不打烊的供销社”。
村内70亩的河北供销九良农场堪称科技感十足。5000平方米智能温室里,栽培的农作物长势喜人;13栋日光温室中,4栋鱼菜共生系统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10个菌菇方舱智能管理,舱外一触即成。“这13栋温室解决了10人就业,年产果蔬菌菇40多种,下一步要教周边农户种‘科技菜’。”魏敬群指着长势正旺的樱桃番茄说,这里的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水、良肥、良技、良工、良品“九良标准”,正重塑着当地农业生态。
从“沉睡资产”到“增收活水”,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北戴河村的蜕变清晰可见。“我们要的不是短期收益,而是让集体经济的根扎进土壤。”魏敬群说,如今,村里的老人们算着“食堂省钱账”,年轻人规划着“特色小吃店”,连孩子们都知道供销社的智能贩卖机能卖饮料……这场“社村共建”的实践,让乡村振兴的种子在集体经济的沃土上绽放出最动人的花。